分享

老胡观点:如何做到课题选题的可操作性?(下)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三)概念界定的可操作性

案例1: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容易操作、接受和理解、让课堂更高效为基本特征,运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质料、学生实际情况分析、课堂操作、案例分析、合作研讨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促使课堂更加高效。

案例2:小学中段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课题3:小学低段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研究与策略

教育辞典对“口语”进行解释:口语也称为口头语,是人们在口头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应,为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与书面语相对应的一种语言。"语言存在的口头形式,语音为物质材料。在没有文字的语言中,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唯一的形式。在有文字的语言中,口语和书面语都是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这是《语言学百科词典》中的解释。百度百科中认为"口语"有两层意思,1、即口头言语;2、指言论或议论。《幼儿教育辞典》里则将"口语"定义为个体凭借自己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某种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言语。由此可见,口语是就是指个体在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嘴巴发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看法的语言,同时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

本研究把小学低段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界定为:一般指7—8岁儿童在平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发出某种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意愿等,为了达到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1、学会倾听,能了解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2、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较为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词准确;3、对自己喜欢的故事,能复述故事的大意,表达相对具有逻辑性;4、与别人交流沟通时,态度大方得体,自然不做作;5、能积极参与讨论,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充满自信,敢于发表内心的观点。

案例评析:

案例1中,不是对课题的问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界定,而是对课题中的关键词,如“有效课堂教学”等生僻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

案例2中,只是谈到概念的意义和作用,而没有谈到概念是什么?另外,该课题的概念只有一个,即计算能力。

案例3中,概念“口语”不需要界定,不是一个生僻词语。“小学低段儿童口语表达能力”是该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概念,因此应该对“口语表达能力”概念进行界定。

概念界定必须清晰、明白、具体,否则难以理解,不清楚核心概念的含义,课题开展就会受到影响。概念一般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目或者内容中出现的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语。如课题题目《小组合作学习下语文分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中,“小组合作学习”“分层作业”概念比较生僻需要界定。概念界定的过程中,建议只对概念整体界定,如课题《运动处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运动处方”概念进行界定,不必对“运动”“处方”分别再进行概念界定。概念界定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或概念,但最后自己要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和说明,尤其要说清楚概念在本课题中所表达的含义。如课题《对初中入职前三年教师梯次培养策略的研究--以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为例》的概念界定:《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梯次”的解释是:事物的进程按顺序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叫一个梯次。互动百科的解释是:按照一定次序分成的级或批。我们这里所讲的“梯次”主要指对学校近三年入职事物青年教师针对他们每年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通过三年的系统培养,可以顺利适应学校各个方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他们日后的教学生涯打好基础。

(四)研究内容的可操作性

案例1: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1)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课堂目标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完成目标分解。(2)基于有效教学理念,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制定始于目标的课堂设计。(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开展有序开放的教学活动。(4)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框架,进行课堂评价。根据其特点有依据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在学习中的评价,制定评价表。

案例2: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当前幼儿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现状的研究

对当前幼儿园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研究

对当前幼儿园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案例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策略研究

(1)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2)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研究。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研究。

(4)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

(5)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研究。

(6)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案例评析:

案例1中,课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目标分解、课堂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几乎贯穿了整个的课堂教学活动,显然研究内容不够聚焦和具体。

案例2中,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宏大、非常丰富的研究主题,在一所幼儿园一年内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显然太宽泛了。因此建议结合学校幼儿的实际需要,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或内容进行研究即可。

案例3中,一项课题要培养学生6个方面的能力,即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等,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研究任务。一年内,课题组能够解决其中的一个方面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

研究内容就是该课题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对研究背景的概括和提炼。研究内容的表述需要简明扼要、清晰具体,要在课题组成员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般课题都是一年时间,因此研究内容不能太多,否则难以完成研究任务。

(五)研究保障条件的可操作性

案例:《无证幼儿园规范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一)无证幼儿园审批及收费规范化管理研究

(二)无证幼儿园选址和校舍建设的合理化研究

(三)无证幼儿园教学设备的规范化研究

(四)无证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规范化研究

(五)无证幼儿园卫生安全保健的管理规范化研究

(六)无证幼儿园教职工素质的规范化研究

案例评析:

无证幼儿园就是没有在任何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幼儿园。既然是无证幼儿园,那么其管理规范性,包括其收费、校舍建设、教学设备、保教质量、卫生安全保健以及教职工素质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课题对无证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显然有一定的难度,甚至能不能进入无证幼儿园都是一个问题,何况进行调查研究了。

五、选题可操作性的一点思考

从我们历年的课题申报情况看,部分教师的选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研究背景的问题不具体、不聚焦、不明确,研究的概念界定说不清道不明,研究对象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够,研究内容大有空,不够具体,研究条件无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选题的不可操作性,因此导致的结果可能要么课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要么课题进展到中途难以进行下去,要么最后的结果不了了之。当然,选题的不可操作性因素除了这几个方面之外,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不可操作性的选题呢?我们认为,其主要因素如下:1.好高骛远,好大喜功。部分中小学生总是认为研究小课题“没意思”,没有普遍意义和价值,因此总想着做一些大课题,解决大问题,似乎这样才能显示课题有价值。因此,选题时就会出现大而空的现象。在一次某校的科研培训会上,曾经有一名教师这样问:“我的课题咋能够在全市推广呢?”我的回答是:“你想多了。”2.缺乏思考,应付了事。有一部分教师的选题很随意,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因此对选题缺少思考,对课题申报书很随意的复制粘贴。3.不会选题。不会选题的教师比例也不少,他们不知道课题从哪里来?不知道立项申报书如何填写?因此选题的可操作性不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都是个案研究,都是立足于解决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因此课题研究具有个性化、具体性和明确性。所以,在我们进行选题时,就要考虑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保障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否自己或课题组成员能够驾驭和可控,尤其是不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约束(当然,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重大变故除或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如工作调动、生病、生孩子等因素)。

由选题的可操作性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中小学教师所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借助外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话,选题应该是基于自己课堂教学中或者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可操作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唯有如此,其研究成果才能够真正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