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书语者》读后感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的阅读老师,却培养了很多她的学生成为终身地阅读者,刚开始她给学生定的目标是一年读40本,她的很多学生都不相信自己能读那么多书,后来当这位老师用了正确的引导方法去对待学生阅读这件事,奇迹就发生了。

《书语者》封面

刚开始她也像她的同事一样,把阅读课定位为要让学生做很多阅读理解的课,后来她发现,当阅读和测验联系在一起时,学生还是像以前那样为了通过测验而阅读,并没有带着兴趣去读书,于是她改变了自己上阅读课的方式,她只让学生做一件事,那就是读。

不带任何目的去读,而不是给学生塞了很多任务。

因为她改变了上阅读课的方式,并且她让学生随时随地阅读,不管你在哪里,你都可以拿起一本书,不管是你在等车,还是去游玩,在等待的间隙,你都可以手捧一本书,去读书吧。

总有一个阅读的时间,总有一个阅读的地点

我觉得米勒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为了阅读能力而阅读,以前有的学生一到五年级才读了三五本书,到了米勒老师的班级,一年老师给他们定的目标是40本,为什么是40本,其实这是为了给学生定一个目标,但是米勒老师不会强硬地让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反而是顺其自然,这才是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一切顺其自然,让学生放手读。

米勒老师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地读,不给他们定条条框框,米勒老师在班里图书角里面放了两千多册的图书,并且这些书都是米勒老师自费买的,这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米勒老师不会在教室里布置很多励志标语,但是会给教室布置成一个舒服的阅读环境,并且就在班里让学生们静静地读书,每一节阅读课都会让学生读书,每人都是静静地读,手里拿一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只要读,只用读。

米勒老师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读书,不分地点和场合地阅读,随身携带一本书,等车的时候读,等待排队的时候读,参加集体活动时读,只要是有空闲,都可以读。每一节阅读课,就是读书,不会是老师一直说,学生只有少部分时间读,反而是把阅读的时间交给学生,还给学生。

相信学生的阅读品味

这也是米勒老师坚持做的,放手学生,有的学生刚开始不愿意读书,传统做法就是强制学生去读有一定价值的书,比如规定读的那些书,为什么读?因为这些书对学生有作用有好处,但是这些看似有营养的书,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感兴趣,如果不顾学生的兴趣,只顾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读,那么不感兴趣的学生永远也不会翻来那本书。

比较好的做法是尊重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放在第一位,米勒老师面对这种不爱阅读的学生,会每天不断地给他们推荐不同种类的书,他们不感兴趣书可以不读,直到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在这之前老师不应该放任自流,要给他们推荐书,这个前提也是老师大量的阅读。

有的学生刚开始喜欢读漫画书,米勒老师也很欣然接受这个现实,她不会打击学生,反而是鼓励他们读下去,读下去吧,只要你愿意读。米勒老师充分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尊重学生的兴趣,给他们阅读的时间,每节阅读课的时间都不会占用,也不会把自己放在学生之前,把自己当成权威,只是引导学生的兴趣。

第二个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

米勒老师把读者分为休眠型读者,也就是不爱读书的类型,第二类是发展型读者,经过熏陶和影响,可以成为积极的读者,第三类是地下读者,这类读者老师不给学生时间读书,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看自己想看的书,因为这类学生的阅读需求在阅读课上得不到满足。

老师经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学生一定要读那些对学生有好处的书,但是米勒老师却把兴趣引导放在第一位,她根据三类不同的读者,进行不同的引导。

给学生推荐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比如休眠型地读者,本来就不爱读书,所以老师要给这类学生推荐书,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类型,有时候他们选的书是漫画书,就算是这样,米勒老师还是顺从这类学生的兴趣。

米勒老师如何满足那些阅读能力比较高的地下型读者,就是让学生尽情地读,而不是随意占用阅读课。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学生应该读什么,其实学生一点也不喜欢读这类书,那么就放过学生,不要逼迫他们。

第三个方法:老师应该做学生的阅读榜样

这一部分有几句话说的特别好,如果老师不去阅读,那么就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推荐图书,老师应该是学生最强有力的阅读榜样,一个不阅读的老师很难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

米勒老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她经常给那些休眠型读者不断推荐书,直到他们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书。她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推荐,并且她把学生当成一个读者,潜在的读者,他们经常交流书中的情节。爱读书的她影响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

我觉得米勒老师对于学生的执着来自于她对阅读的热爱,她对学生刚开始的慢节奏真的是慢慢引导,每天都会给那些不读书的学生推荐书。并且她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阅读的环境,有家长捐赠的沙发,还有书柜,班级藏书2000多册,并且她还会带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书。

第四个方法:教给学生给书分类

米勒老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专业的读者,她会教给学生给书分类,比如历史小说和真实故事的区别,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的区别,科幻小说里面的技能借助科技才产生的技能,奇幻小年里面的说都会说话,历史小说只是小说,而真实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是故事不是杜撰的。

接着米勒老师会让学生用不同的书来定义这本书的类型,比如《夏洛的网》就是奇幻小说。

我想,米勒老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让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有给学生定的目标,加上专业的分类,让学生不停地读,才会学生越来越爱读书。

第四:一些不太好的阅读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全班共读一本书

全班共读一本书,知识僵化的阅读方式,为了共同的进度而读书,并且分章节去读,很容易割裂一本书的整体印象。

并且不是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进度都是一样的,这样全班共读一本书容易让学生固定在相同的进度,那些读的快的学生,要停留下来等着读的慢的学生,不利于他们读的更多书。

并且很多老师在全班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会设计很多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用探索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标准化测试的题目,最后阅读会变成一场为了教答案、教阅读理解的教学活动。

第二种方式: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学生们为了写好读书笔记,要不断记忆书中的细节,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读书笔记,才打开一本书,一整本书他们并没有读完,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读书笔记才在网络上摘录的。但是我们老师真的能通过看他们的读书笔记而检测到他们是否真的读了这本书吗?

有一个事实是,我们作为老师无法也不应该通过读书笔记这种方式检测学生是不是真的读了这本书。

而且写读书笔记容易让学生为了记忆细节而忽略了整本书的框架,这样的结果就是割裂了整本书的理解,容易行成破碎的理解。

第三种方式:写读书报告

和读书笔记一样,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学生的阅读进度,也容易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想起要写那么多字数的读书笔记,学生就会觉得兴趣大减,更别提读下去了。

第四种方式:爆米花朗读

所谓爆米花朗读就是让其中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读片段,老师为了让学生保持倾听的注意力,让台上的读者停下来,另外一个一个同学接龙读,这种从一个学生跳到另外一个学生的朗读就是爆米花朗读法。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听着,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其他学生思想跑到其他地方。

(本文作者张文婷,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青年教师,河南登封东华镇第三小学六年级班主任。一个充满教育理想的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记录学生的成长,记录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成长。最大的教育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