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教研=科研?——谈教研与科研的区别与联系(中)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三、教研与科研的区别

 教研与科研,都是我们中小学教师比较熟悉的两个概念。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研究。那么,教研与科研两种研究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一)教研与科研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有大小

研究范围,也就是研究的内容。相比较而言,教研的研究范围小一点,而科研的研究范围要大许多。

中小学校的教研活动,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学校(或县市区)日常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教学领域的真实、具体问题,教学以外的内容不属于教研的研究范围。因此,教研的研究范围往往是直接来源于学校日常(县市区)的教学活动实践本身,即教学研究,且大多都属于是微观的研究。

科研的范围则相对比较大,既有微观的研究,又有宏观的研究;既有教学方面的研究,又有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招生考试、社团活动、学生素养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科研的范围涵盖了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不仅包括教育理论的研究,还包括教育实践的研究;不仅要对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还要对一个区域(县市区或省级)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问题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的过去、现在,还要研究教育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等等。

由此可见,科研的范围要比教研的范围大得多,教研范围大多情况下只属于科研的微观研究方面——教学研究。也就是说,从研究范围来说,教研是从属于科研,教研范围只是科研范围的一小部分。 

(二)教研与科研的研究方式有差异

  中小学校的教研方式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校本教研活动。如学校每周都有一个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各教研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某个教研主题组织教研活动,集中进行交流和研讨。二是区域性教研活动。一般是指上级(县市区)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指导活动,如各种优质课的比赛活动、听评课活动、落实课改精神活动、区域教研主题推动活动、期中期末或者中高考质量分析活动等等,这些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是按照上级教研部门组织要求进行的。三是群众性的教研活动。包括学科组外出教研或者培训活动、学校共同体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及同类学校的听评课观摩活动等等,这些群众性的教研活动相对是比较分散的、个体的和临时性的。

中小学校的上述这些教研方式,实际上也都是有效的研究方式,是以集中交流、平等对话、经验分享、专家指导等方式进行的。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广大教师进行了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从而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因此,每一次高效的教研活动,实际上都是一次比较高效地研究活动,也是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科研不仅仅是指做课题研究,而且还包括教学反思、课堂观察、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读书心得、教育日记等多样化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相对时间比较长、难度比较大,是教师解决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式。课题研究一般包括发现问题、确定选题、制定方案、实施研究、中期评估、课题结项等多个环节,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连续性活动过程。

而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读书心得、教育日记等研究方式,则相对比较简单、灵活、便捷,而且比较容易操作和把握,与课题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显然,这些多样化的研究方式都是我们中小学教师所亟需的,都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三)教研与科研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差别

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教研活动,往往都是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微型研究,是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专家指导以及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教研往往都是教学实践的运用研究,即对已有的教育规律或教育成果的运用和实践,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除了行动研究法外,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还可以使用经验总结法。这是教研活动最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科研活动的研究范围比较大,因此研究方法也相对比较多。其中,中小学教师经常性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实验法等。就一项课题而言,可以使用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是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教研活动的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而科研的研究方法相对比较丰富。当然,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科研活动,研究方法是根据研究活动本身的需要进行选择的,而不是越多越好。

(四)教研与科研的研究成果形式有区别

 中小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是中小学教师对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种教学方法、某一点教学内容、某一个教学环节或某一课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具体研究,这是一种比较微型的研究。这种微型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原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使之更加趋于合理、科学、丰富。这种微型研究,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专家指导以及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

因此,教研的研究成果形式,一般表现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校本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过程管理总结等。这些形式的研究成果,往往大都是来自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因此也可以直接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其研究活动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个人反思、读书的思考与感悟、教育教学工作的心路历程等等。科研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因此,科研的成果表现形式一般为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学反思、读书心得、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等。当然,除了这些有形的研究成果外,还包括无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虽然这些无形研究成果是我们看不见的,但也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也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五)教研与科研的组织机构有不同

由于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差异,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的组织机构也是有所不同,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机构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

教研活动一般由各级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负责组织工作。我国中小学目前实行的是三级教研制度,即省、地(市)、县三级教研室,并配备专门的研究和指导教学的人员——教研员,各中小学校也相应成立教导处或学科教研组。教研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实验、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活动以及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一般是由各级教研室(包括学校教导处或学科教研组)负责组织,以学科为单位,以各级学科教研员或学科教研组长为主要负责人,合理、有序、科学地组织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科研活动一般由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教科所)负责组织工作。目前,我国的科研组织机构有四级,即国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省、地(市)、县四级教科所(教科院或教科室),并配备了专门的科研员(研究员),各中小学校也相应成立了教科室。当然,部分县(市)区没有设置专门的科研组织机构,但安排有专门的科研负责人。教科所(教科院或教科室)的主要职能是紧跟教育形势,瞄准教育前沿,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三个服务工作,即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办学水平提升、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科研活动一般是由各级教科所(教科院或教科室)负责组织,以各级科研员(研究员)为主要负责人,对中小学校进行科研的普及、指导和管理工作。

如果就某一项研究课题而言,则是以课题组为主要组织形式,课题组成员往往是由具有共同目标、相似学科、研究专长和爱好兴趣等中小学教师自发组成的。课题主持人是课题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管理、研究和指导,合理进行分工与合作,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待 续)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