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课题开题会宜早不宜晚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最近,我们参加了部分学校的市级课题开题会活动。
我们发现,部分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汇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汇报课题组成员已经开展的各项课题研究工作以及在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惑。应该说,课题负责人的汇报本身没有问题,也无可厚非。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课题汇报现场,恰恰更像是一次课题的中期研讨会。因为该项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开展比较长一段时间了,那么课题组成员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研究素材,当然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有老师认为,课题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不汇报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和遇到的问题,而只是汇报课题选题的相关内容,这样不就不是中期研讨会了吗?事实上,课题负责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就像我们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本来已经跑到半途中,想折回来从头跑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打开文件《关于公布2019年度XXX教育科学立项课题的通知》,发现课题立项的公布时间是2019年4月12日。掐指一算,到9月中旬,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月了。如果再往前推算,我们发现《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XXX教育科学课题的通知》文件公布的时间是2019年1月8日,立项的申报时间是2019年3月4日。应该说,从立项文件的公布,课题组成员就已经开始积极准备申报课题了。如果按照最早的课题立项申报通知下发时间计算,那么课题已经过去了整整9个月。即使按照课题申报时间来算,也有足足6个月时间了。由此可见,最近部分学校召开的课题开题会是否有点“姗姗来迟”了呢?

当然,有人说课题开题会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什么时候开都一样的。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除非课题开题会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当然,我们不排除个别课题开题会有“走过场”的嫌疑,但我们还是相信大多数学校的课题开题会是负责任的、扎实有效的。事实上,从我们最近参加的部分课题开题会的汇报情况来看,课题开题会的召开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发现部分学校的部分课题已经偏离了研究的方向,部分课题概念混乱、前后矛盾,部分课题分工不够明确,部分课题问题不聚焦、不清晰,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也就“无的放矢”了,因此部分课题研究工作陷入了困境。也就是说,部分课题在开题会之前所做的部分研究工作,大多是无效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显然,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已经走了很多的弯路,甚至已经“误入歧途”。那么,课题开题会之后,课题研究工作势必要“另起炉灶”,还要纠正以往的错误做法,课题组成员又要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研究历程。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召开课题开题会?我们认为,之所以课题组要召开课题开题会,就是要邀请相关的科研专家或名师等对课题“把脉问诊”,尤其是课题中需要论证的核心要素即选题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成员分工、研究计划等需要进一步明晰和界定,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正是科研专家的指导,课题组成员才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有效杜绝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走弯路、不顺畅的现象。事实上,课题组成员往往在选题过程中,课题申报书中有一些内容也是比较模糊不清的,理解不透的,甚至是糊涂的,那么这就更加有必要召开课题开题会了。

因此,我们建议课题开题会应宜早不宜晚。事实上,课题开题会一般在立项课题通知发布,即确认本人的课题能够立项之后就可以召开课题开题会了。那么,课题开题会的召开,也就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正式拉开“序幕”了,即将进入课题研究的“快车道”。当然,课题开题会也可以适当稍微晚一点。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立项课题通知发布的一个月内召开课题开题会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

当然,也有老师认为,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课题,一般研究周期三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不就可以完成研究任务了吗?上半年立项,下半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可以吗?我们认为,这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但我们认为,课题开题会的召开,与课题的研究周期关系不是很大,而是与课题的进展情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课题开题会还是尽量早一点召开,尤其是课题研究工作比较积极的课题更要早一点召开课题开题会,这样就会避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多走弯路、浪费时间和耗费精力。可是话又说回来,课题开题会晚开总比不开好。因为我们已经发现,部分课题是没有召开课题开题会的,这样部分课题可能就会“中途夭折”或最终的“不了了之”了。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不言而喻,课题开题会召开宜早不宜晚。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