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开题报告等同于立项申报书吗?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一)
我们看一则案例:
某学校召开课题开题会,其中一名教师带着一份课题立项申报书进行了汇报。开题会结束后,我们问该教师:“为什么不写开题报告啊?”该教师反而“理直气壮”地说:“立项申报书和开题报告有什么区别吗?不是一样的吗?”
显然,在该教师的心目中,开题报告就是等同于课题立项申报书,而且二者就是完全等同的。事实上,从我们接触的中小学教师中,持有这种观点的,可能远不止该教师一个人吧!
此外,关于课题的开题报告,我们还经常性遇到个别中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开题报告的格式是啥啊?”“能不能提供一个开题报告的范例啊?”“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不会写开题报告,给我们说说咋写呗?”“我们写的开题报告,您给指导指导呗!我趁着假期再改改,我心里没底儿啊!不能给您丢人,是吧?”……
这些有关开题报告的疑问与困惑,都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拦路虎”。显然,开题报告成了我们部分中小学教师心中的“痛点”。那么,今天我们不再讨论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参见文章《如何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微信公众号“老胡聊科研”,2019.2.25),准备重点讨论一下开题报告与立项申报书的区别和联系。

(二)
开题报告等同于课题立项申报书吗?显然不是。那么,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我们认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具体如下:
(一)时间不同。立项申报书是在课题立项《通知》下发之后、课题通过立项之前,课题组成员撰写并申报的文本材料。而开题报告是在课题获得立项通过之后、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撰写的文本资料。因此,从时间节点上来说,立项申报书在前,开题报告在后。当然,一旦课题没有通过相关科研部门的立项,那么也就不用再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了。
(二)目的不同。立项申报书就是结合自己或者课题组成员的日常具体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选题,其目的很明确,主要是为了通过相关科研部门的立项,得到相关科研部门或者科研专家的认可,能够顺利拿到立项的证书。而开题报告是课题通过相关科研部门的立项后,通过课题论证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课题具体研究工作,论证课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因此,课题立项申报书的主要目的是“能不能”,即能否通过相关科研部门的立项批准;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行不行”,即论证能否顺利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准备不同。立项申报书撰写之前,需要了解相关科研部门的立项《通知》要求,需要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与提炼,透过现象找到其背后的真实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查找相关的课题文献资料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再撰写课题立项申报书。而撰写开题报告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科研培训活动、了解开题报告中的相关格式或内容、设计课题的研究思路、讨论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
(四)内容不同。立项申报书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阐述研究背景(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计划等。这些信息体现了课题组成员的选题方向和依据,相对比较明确、具体。开题报告的内容则相对比较多,不仅包括研究背景(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计划等,还包括概念界定、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研究条件与保障、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其分工、预期成果等。这些信息体现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思路,论证了课题的可行性。因此,开题报告的内容比立项申报书要更丰富、更完善和更明确。
(五)分工不同。立项申报书没有明确的课题研究工作分工,只是简单介绍课题组成员的组成,包括课题组成员的姓名、性别、研究专长、职称和工作单位等。而开题报告不仅要详细说明课题组成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职称、研究专长、论文发表或者成果获奖情况,而且还要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研究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与职责,以便于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立项申报书和开题报告尽管有一些区别,但我们认为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内在联系才是绝对的、必然的。因此,二者的内在联系具体体现是:
(一)目标一致性。开题报告和立项申报书尽管其目的不一样,但是其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即为了解决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扎实、有效,都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功利性”需求。
(二)内在统一性。开题报告和立项申报书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我们认为开题报告就是立项申报书的“升级版”或“加强版”。开题报告并没有脱离立项申报书的核心内容,而是在立项申报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丰富和提升,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与合理性。因此,二者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三)过程连贯性。立项申报书主要论述的内容侧重于“为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即侧重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等。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则侧重于“如何研究”或“怎么研究”,即侧重于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研究成果形式、研究条件及保障等。显然,尽管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开题报告的侧重点“如何研究”是建立在立项申报书“为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基础上的。因此,二者都是处于同一项课题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具有较强连贯性。

结束语
我们先看一则寓言故事:《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恩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唇亡齿寒》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比喻双方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密切。
不言而喻,立项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的关系就如同“嘴唇和牙齿”,二者不可分离,具有“承上启下、休戚相关”的内在联系。尽管我们也分析了立项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的一些区别,但二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是最主要的。
显然,我们在撰写立项申报书和开题报告时,对二者应该区别对待,不能把立项申报书等同于开题报告,甚至以立项申报书替代开题报告。但同时,也要考虑二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要求和关联性,形成课题研究工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