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为伴 且行且思——二七区大学路小学青年教师读书沙龙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做一名会研究的教师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王倩倩

实不相瞒,其实在刚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吓了一大跳”,我的天哪,“做科研”?这个事情对于入职刚满一年的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吧,因为就在疫情后,我的教学生涯才步入正轨——从英语回到了我的专业数学上,对于三尺讲台我才刚刚站上,怎么会有能力去“做科研呢”?况且我一个人应该做不到吧,这真的是太困难的一件事了。直到打开这本书,才使我逐步豁然开朗了起来......

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依然记得在2019年备考招教时,背的《教育理论》这本厚厚的书,其中在教育学这部分章节中这样提出:“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如:传道授业解惑者,研究者,家长朋友的代理人,学生的知己等”,那为何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呢?

首先:胡老师通过一个教育案例来进行详细的说明: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被听课”已经成为是教学工作中的常态,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工作能力、业务素养不同,因此对课堂的把控和诊断能力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在备教材、教参的时候肯定会竭尽全力,但是学生是灵活的,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情况也会随着孩子的回答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也讲究:课堂的生成。

其实,每上一节课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有的不仅是有关教材方面知识性的问题,还有的是在教学片段设计的问题,还有与学生互动方面生成的一些等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当你被别的教师听课时,一定要虚心请教,认真倾听别人给你提出的建议,接着: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难题——制约或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障碍,做改进措施;而不是随耳一听,当成过眼云烟,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这些问题不会自生自灭,只会成为课堂上的拦路虎”。因此,就需要我们认真根据诊断的问题,主动且乐意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课题研究。我们要及时学会把控课堂,诊断课堂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课堂问题意识,及时进行思考、研究与进一步解决。这学期很荣幸参与了有关低年级学具运用的一个课题,一年级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常学具作为有效学习知识的辅助手段,但是经常会出现孩子们在课堂上乱玩学具等不好现象,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所以我们可以反思课堂上教师对学具的规范要求以及学生如何使用学具,学具使用的时间等进行进一步追踪与研究。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上的每一节课都是一场科研,作为一名新老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更多,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通过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要通过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科研,长此以往,科研的素材和教学经验就有了,再通过撰写论文形成书面材料,就形成了课题。我们不仅要做一名会上课的老师,还要做一名会思考和会研究的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研究者”的角色,要提高自己的意识,诊断课堂的问题与效果,进行具体的研究;如果只教学而不研究,不把控课堂,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只会止步不前,甚至退步,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发展;因此,我们杜绝只教学,不反思,不反馈、不研究的现象;杜绝“教而不研”。

践行科研 有效成长

——读《手把手教你做科研》有感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宋志贤

各位老师好,拜读了胡老师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 》这本书,受益匪浅。首先课题从哪里来呢,从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从班级常规管理中发现问题等。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不搁置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尝试解决才能慢慢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一把利器,帮助我们消灭教育教学路上的绊脚石,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也会获得专业上的成长,这种成长是迅速的、可见的。

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两年的新老师来说,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最不缺少的就是问题,可以说问题与教学是形影不离的,没有完美的课堂,没有完美的老师,只有“看得见”问题并愿意去解决问题的智慧教育者。

问题就如能量一样,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由于老师的不同,科目的不同,学生的不同等原因,这些问题终究别人是很难帮到自己的,出现问题后,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对象,查找问题的来源,寻找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直到将问题研究透彻,找到解决方法且足够可行,这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聚焦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不管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还是作业布置与批改,都会出现很多问题,自己能不能进步?以什么速度进步?全看教师对于问题的态度,问题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压在自己心理上和身体上的一座座大山,让工作越来越不顺手,感觉自己越来越忙,效率越来越低下,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沉下心,多思考为什么?怎么做?不轻易放过遇到的问题,若一时间解决不了,可以记下来,在实际工作中,刻意留意问题产生的原因,别的老师在这个班是否有这样的情况,他们是怎么做的,也许会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呢?

目前来说,我所遇到的最大两个问题是: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效果差,一些孩子会趁机聊天,一些孩子是没有做好准备不知道交流什么;另一个问题是在课堂纪律管理上欠缺合适的方法,于是就出现了讲过几遍的知识点学生仍然不会的情况。对于我来说,如果不及时开展研究工作,将这两个问题当课题来细细研究,它们将会成为我专业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很难成长起来。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很难建立高效率课堂。

针对以上两个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才会有的问题,关于“小组合作”和“课堂管理”,相关课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结果成千上万,“吃别人嚼过的馒头”还有味道吗?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想研究的东西别人研究过再去研究又有什么意义,直到读了胡远明老师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我才知道,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并不是重复劳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就那几个,但是为什么相关课题层出不穷,各有秋色呢?这是因为教师所处在的环境不同,老师与老师的思路不同,专业素养不同,想法不同,大家面对的学生也不一样,所以研究的思路和过程也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科研的意义,能够以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让自己面对工作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游刃有余,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看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精准发现问题这是好事,知道问题的根源,就要着手去解决,“文献研究法”不失为一条开展研究工作的好方法,除了文献研究法,还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教研的时候提出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征求他人的意见,在这之间,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摸索,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问题搁置久了会成为大问题,遇见问题想办法解决,这才是获得成长的捷径。

今后我将继续拜读《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真正参与其中。 

牵手课题 快乐与共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读书反思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魏晓培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郑州市教科所胡远明主任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特别是其中提到:教师做课题研究时,应该“目光向下,对准课堂,对准心灵”,我受益匪浅。

一、对准课堂

胡远明主任在书中提到课题和课堂的联系,并进行深度刨析。书中,从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入手,围绕“课题写作”为核心,分享了如何进行课题选题、怎样撰写课题实施方案以及教师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等问题,并通过课例研讨,就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胡远明主任给以了专业化的指导与建议。

想想自己之前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工作割裂了,为研究而研究,从文件中找课题,忽略了我们做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来自于课堂,来自我们身边。慢慢的,我选题思路才清晰,比如,在课堂和考试中,发现学生计算题出错多,一问都知道要检查,却不知道具体的检验方法,看到这个问题,我明确了自己选题放向:小学数学计算题检验习惯培养研究。

二、对准心灵

胡主任的书给我们带来了理念上的更新,为我们打开了思维上的窗户,还让我们跃跃欲试,想认认真真做一次课题研究。自己之前做课题,总是想着我需要做课题,无形中把课题当成一种负担。胡主任书中提到:课题研究就是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反思、总结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慢慢的,我明白:我们做科研是我们成长的需要,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样,真正激发了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真正的想做课题,乐于做课题,促进自己不断提升。

在胡主任的书中,他耐人寻味的讲解,不仅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长期迷惑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也为大家找到了做好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和自信。

      作为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了。今后,我会用一颗智慧的心面对课堂,面对课题研究,不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和大家一起牵手课题,快乐与共,将课题进行到底!

 教无止境 研无止境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读后有感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刘丽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手把手教你做科研》的读书收获。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充满了困惑与迷茫,非常感谢《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为我指明方向。它不像其他的纯理论性科研专著那样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而是在科研理论指导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科研普及读本。结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胡老师在开篇用温柔而有力度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并非高不可攀,也并不神秘,它就是基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并且扎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好的课题离不开好的选题。记得最开始写课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浏览网站,看看别人写了什么,有种“为了研究而研究”。我们将自己置于课堂之外,而研究课堂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课题是一个空课题。课题研究要立足教学研究中的真实问题。正如书中提到的,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就是科研的起点和出发点,这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知道的一个关于科研的最基本常识了。没有问题的课题就是假课题,不能解决问题的研究就是假研究,因此,课题研究就是我们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科研。

第一次主持完成的课题《数学绘本阅读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中,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带的班级里面很多孩子完全没有接触过数学绘本,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他们只理解字面意思,里面包含的数学信息,如何解答并不太了解,并出现了个别孩子觉得数学很难,学不会的情况。于是在班级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例如学习《找规律》时,借助绘本故事《晚霞项链:规律》帮助艾丽丝找到丢失的项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规律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有助于理解数学抽象的知识,大大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在撰写课题的时,题目的选择由其重要,题目新颖符合现如今的焦点,但不应刻意追求标新立异。题目的设定应和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保持一致。通过本次课题研究首先想搜集一些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数学绘本,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开课题讨论会时,大家都是说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现在看到胡主任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才明白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开题报告,专家点评,虽然形式上比较规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我们缺少与专家平等对话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应以谈话式导入,共同梳理为什么要开展研究,即明确问题,然后在讨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重要的是把研究背景中的问题弄清楚。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组内成员从刚开始的为了完成课题,到后期主动搜集资料,编写绘本开始,同教研组老师觉得绘本教学是有趣的。这种变化正是因为大家深入研究,切身感觉课题研究很有意义,课题研究应目光向下,对准课堂,对准心灵。从自己课堂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孩子感受绘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认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课题的实施过程要求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不断记录,通过记录现象,关注细节性问题,并不断追问与思考,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研究。

做教学中的有心人,用博客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这节课遇到了什么问题,在下次上课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这个教学难点的,学生给予了怎样的反馈,将自己这些细小的心得及时记录,最后你会发现它就是的你的教学宝藏。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而“课题研究是只有结题,没有结束的。”非常感谢胡主任在科研道路上的引领,为我们排忧解难,指明方向。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手把手教你做科研》,争做科研型老师。

从做课题开始  做专家型教师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姚怡欣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专家型教师一直是我们新教师进步的目标,做课题、做科研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但真正着手做的时候却又望而却步总觉得科研是高大上的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能完成。

读了胡老师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使我重新认识了课题、教研和科研的本质,原来科研并非遥不可及。《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以生动的案例展开,为我们解答了做课题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胡老师在书中写到,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科研的起点,科研的目的解决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千篇一律但又千人千面,因此不要害怕自己研究的内容没有新意、不够出彩。要淡化教学研究的功利心,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综合活动、课程开发等问题。让课题根植于教学实践上,结果于教学实践中。

我们每天与学生相处,最能以一个成人的视角直接观察学生们的变化,在与他们交往的同时,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更是对孩子进行德育、劳育、美育等等,从中产生的问题也很多,这些问题都是成为课题的可能。虽然我们缺少先进的技术、理论指导,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场所、特殊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象是我们绝对的优势。出自真实情况下的研究结果也更加真实、有价值。

胡老师的建议让我想到我们从刚开始写博时就有老师告诉我们记录教学、生活中的点滴问题,等到积累够一定的量,需要用的时候直接整理、归类,放在一起了拿出来就是一个课题的开题报告、过程性资料、结项报告。

万事开头难,做课题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难的肯定是做什么课题,这个问题胡老师在书中为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也提醒我留心观察生活,勤于反思,善于收集整理。如:在刚过去的期中考试中暴露出来的语文审题意识薄弱的问题,在教研中遇到的抽象作文如何指导学生写、改,新任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叛逆问题等等。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多多实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要把科研当做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研应该是贯穿我们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两条腿走路才能把路走的更踏实,更长远。 

且读且思 且研且行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学习反思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赵柯

去年参与了市级课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研究》,最后成功结题。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我觉得很高兴,甚至有点沾沾自喜。

本学期学习了胡主任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高兴太早了。

我在课题组的分工是:文献整理、案例分析、协助主持人完成结题工作。完成的任务是:1.文献整理,完成了研究现状综述,大约一万字。2.在我们中年级,完成了大约350份学生调查问卷,并整理出问卷结果。3.带着四年级学生去新郑市的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算作研学旅行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我的成果,就是:干了一点收集资料、设计问卷、统计数据等杂活。在课题进展情况和内容方面,我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一直是被动参与,没有主动参与研究。

在《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的150页,胡老师将这样的分工比作“吃甘蔗”:每人只是吃了其中的一小节。事实上,甘蔗的每一节滋味是不太一样的,因此他们也就只能品尝到自己所分得的那一节甘蔗滋味,至于其他部分甘蔗是什么滋味就无从知晓了。

作为课题组的老师们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熟悉和了解该项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并积极参与其中的问题解决和探索,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技能和专业素养。

但,由于我们课题小组含糊不清、人为割裂式的分工,导致了成员们不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内容,所以成员之间也无法配合与沟通,即使定期的交流活动也蜻蜓点水式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那么,课题组如何合理分工?

胡老师给出了解决办法:以子课题的形式,让每一名课题组成员都承担一项子课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这样,就做到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比较明确,而且每一名成员都参与了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

这种分工是相对的,每人研究该项课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内容,而彼此所研究的内容又是相关联的,但每个方面内容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题。每隔一段时间,课题组成员就可以在一起研讨,分别就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交流与沟通,交流和分享好的做法与经验,同时也要提出子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因此,课题组既进了合理的分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这样,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老师们才会真正尝到研究带来的快乐和专业成长的自信。

看了这篇文章,我告诉自己,以后再主持或参与课题时:别怕干活多,宝剑锋利须多磨;别怕任务难,梅花怒放不畏寒。下一次做课题时,我要努力完成一个子课题,成为真正的科研型老师。

感谢这本书,感谢胡老师。

教研为伴 且行且思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郑子裕

作为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充满困惑和迷茫,感谢《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它为了我指明方向。书中囊括了胡老师几十年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实践后的大量优秀成果,着实让人受益匪浅。“科研”一词,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当你翻开这本书,胡老师就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并非高不可攀,也并不神秘,它是基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并且扎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句话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巨大的信心,原来,教科研是教师成长最近的一条路。

在大学时,我们都有“做科研”的经历,那时我们对真实的教学并不了解,于是利用网络的途径学学其他人的课题,而如今,我们有了一线教学的真实体验,可以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立足于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研究。胡老师谈到:“善于观察的教师,更容易成为研究者。”我思来想去,就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把困难概括成“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加以思考,想出应对方案,这就是研究型教师。

在担任了三年数学教师后,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层次差距逐渐增大。在我所教的班级,每次上完新课做教材的配套作业本时,前三分之一的孩子往往花不了几分钟就完成了。而后三分之一的孩子却要花上两倍的时间。像这种人人要求过关的巩固练习对于优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缺乏挑战性的作业不仅可能导致学生自我满足的状态,还可能影响到部分优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行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口头作业、实践作业很少涉及。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形式单一的纸笔作业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缺乏开放性、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于是,我就此现象进行了《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一年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结项,在写研究报告时,我时常遇到瓶颈,于是我就会翻开这本书,看到这句话,我有了新的灵感:“一篇优秀的结项报告应该体现下面三个关键词,即”看得懂,用得着,学得会,”我们的报告应该尽量避免华而不实的语言,尽量朴实,简洁,具体,文字应该通俗易懂,就像一则经典故事一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于是,我就想到了多插入一些平时学生做的分层作业图片,并记录时间、地点和取得效果,让整篇报告看起来更加吸引人;还将存在的一些现象用色彩丰富的图表展示出来,更加有可读性;

刚读了这本书的一小部分,就让我收获满满,今后,我会听取胡老师给我们的建议,读与写结合,思考与行动结合,研究与成长结合,将书中的好方法“细嚼慢咽”,成为自己的东西。

让我们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做科研,让科研伴我们成长!

读书沙龙寄语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校长 左宪香

    一、做到随时翻阅。《手把手教你做科研》书中用大量具体、真实、生动的案例,真正揭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是一本指导、引领、帮助一线教师走进科研、了解科研、会做科研的很好的工具书,老师们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

   二、研究与成长结合,学校将一直致力于引领每一位青年教师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很喜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科研为伴,且读且行且思。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本事。作为青年教师刚入讲坛,身边最不缺少的就是问题,希望老师们边读边思,扎实开展基于问题的小课题研究,从我的问题出发,课题“小、近、实”,边实践边学习,将小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