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漫性子宫大B细胞瘤

 杏林网事 2021-01-20





 Sequoia病例大赛

本期作者:林元强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

技术指导:王辉

技术支持(Siemens员工):梁宁


基本资料

女,67岁

病史:

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下腹部胀痛1天来我院就诊

妇科查体:子宫前位、增大、约15*14*11cm,质硬,活动性差,无压痛,子宫与双侧附件区分界不清。

诊疗前后定位及检查

2D图像 子宫体显著增大,轮廓清晰,肌层回声弥漫性减低,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子宫内膜完整清晰,居中呈线状高回声。


CDFI图像:宫体内见点棒状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图像:Sonovue,1.8ml,肘正中静脉团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超声造影图像分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增强CT: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病灶穿刺图像:


病理结果:结合免疫组化诊断: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治疗后复查CT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总结

  • 淋巴瘤分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侵袭性 NHL,预后较差。

  • 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还可原发于淋巴结外任何部位,其中以胃肠道、纵隔多见,女性生殖系统较为少见,约占 1%,多发于宫颈、卵巢,原发于子宫体的淋巴瘤极为罕见。

  • 超声特点为子宫显著增大,弥漫性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子宫内膜完整呈线样。

  • 本病例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早期宫体呈弥漫分布的亮点样增强(“雪花样”外观),随后亮点互相融合逐渐向中心充填,增强后边界较清,增强晚期造影剂缓慢消退。稀疏灌注区考虑为小动脉堵塞伴坏死所致。

  • “雪花样”增强造影分析:造影剂达峰慢,峰值强度强,平均渡越时间长为子宫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 弥漫性子宫淋巴瘤与子宫肉瘤鉴别。共同点:都较罕见,子宫增大;不同点:子宫肉瘤形态多不规则,子宫内膜明显破坏,边界模糊,周边无完整包膜,内呈蜂窝样回声。

  • 子宫内膜癌与原发型子宫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鉴别。共同点:子宫增大。不同点:子宫内膜癌病变处子宫内膜边界不清,子宫淋巴瘤早期往往不累及子宫内膜而向深部浸润,边界多清晰。

  • 子宫体原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方式:一般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完全切除病灶,明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提高术后放化疗效果。该患者身体状态较差,家属拒绝手术,因此采取 CHOP 化疗方案治疗。

点一点,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