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二水居士这样注释古拳谱

 武谈 2021-01-21
编者
        二水居士校勘的新书《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正在各大书店、电商热销。读着这三本书,再听听二水讲他是怎样校勘古拳谱的,特别长学问。

传统的校勘疏证,所谓“我注六经”,无非是版本的校勘,与字形字义的疏证。把校注者“我”,隐藏在字里行间。即便想表达一私之见,也仅仅只是通过比较以往校注者之间的分歧,说声yes或no,绝对不会针对六经本身呛声。

老拳谱在传承过程中,始终以抄本形式,非公开的得以流传,无严格意义上的“版本”可言。籍以参校的本子,非常有限,本子里豕亥鱼鲁,暂且不论,有些文辞讹误,词不达意,莫衷一是。所以校勘过程更像是猜谜。猜谜,唯一有效的方式,只能通过进入设置谜面者内心的知识储备库中,去检索与谜面最为相近的谜底。再者,三个拳谱都是晚清的文本。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已经与传统的语意环境渐行渐远。今人面对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汉字,其实已经无法走入老祖宗的内心,或有可能误入夷寇陷阱。

所以,二水在校勘疏证的同时,更侧重于三本老拳谱语义的关联性,在发掘文本作者字字皆有出典,字字皆有着落的同时,试图走入他们的内心知识储备库,去探讨原作者的内心情怀,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三本老太极拳理论内在的脉络,并为纷繁杂芜,乱象众生的太极拳,找回其原本应有的“定位”:太极拳,一门性命践行的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水所做的其实更接近“六经注我”的工作。借用象山先生“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貌似有些狂妄了,但二水以为在今人几乎视古汉语为外语的情形下,这种做派,或许更能体现孟子“先立乎其大”的训示。


编者

象山先生,即陆九渊(1139年-1193年),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说的这句话,意思是:不管做人还是做学问,应该遵从德行第一的原则,而做学问假如想要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而是要另辟蹊径,所谓的六经都是为我做注脚的。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