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史撷珍】民国太原武林旧事——我曾亲炙王新午的太极拳和八翻手

 武谈 2021-01-21

晚清民国的太原是当时的“拳窝”,各门各派的武术名家都荟萃于太原,成立了各种武术机构。比如有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精武社、太原国术促进会、国术操练场,30年代阎锡山政府主导成立的山西国术促进会、河边国术馆等等。武术高手汇集切磋、各门派碰撞交流、不同拳术吸收融合的奇观,造就了许多武术新秀,也成就了诸多武林前辈的传奇,太原也成为了当时武林的一片乐土。

国术促进会的会长是王新午(1901—1964)。王新午是山西汾阳人,幼年除攻读诗书外,便跟随他的伯父学中医。王新午当时是阎锡山的军官,由于精通中医,也给阎锡山看病,据说和阎关系很好。当时国术促进会有个要求,凡是在太原市教拳、教武术的,必须参加这个促进会,等于是个官方的组织吧,强制性加入,并且还要给王新午递帖子。如果你不加入、不递帖子,就不允许你教场子,不允许你练拳。所以当时太原所有想要教拳的人,都给王新午递了帖子。本省著名的拳师如申子荣、刘玉明、溥应麟、梁春华、王锦泉、张安泰等,都递了帖子执弟子授业礼。

王新午主要练八翻手和太极拳,所以着力推广这两个拳,而又以太极拳的传人最多,影响也大。他的八翻手是和纪子修学的。在太极拳方面,王新午还向吴鉴泉先生学过,也和杨健侯先生的高足许禹生学过。具体地说是学式于吴鉴泉,讲劲于许禹生。他还向宋书铭请教过。宋书铭是袁世凯的幕宾,自称张三丰的高足宋远桥的十七世孙,擅长宋远桥所传之太极拳,拳无专名,号为“三世七”,因共三十七式而得名,又名长拳。三世七拳式与杨式太极的十三式大同小异,然颇偏重单式练习。推手法与杨式亦略相同,然而杨露禅所传推手法,重心多在前足,而宋书铭所传之推手法,重心多在后足,微有不同。王新午的太极拳兼有吴氏、杨氏、宋家的东西,等于集各家之长,其招劲细腻,快慢相兼,开合鼓荡,风格独特。尤其是他继承了纪子修将太极拳与岳氏八翻手结合的方法,更进一步将所学各家太极拳与岳氏八翻手的拆手应用巧妙结合,并纳入岳氏八翻手上、中、下三路散手中进行应用。由于在应用上结合了八翻手,所以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手法,丰富了太极散手招劲之妙用。势招多于用法,拆手单练左右互易,进而用劲连劲于套路动作练习中。太极拳、岳氏八翻散手合一,真正显示了王新午太极拳鲜明的实用性。尤其是导气引劲,开合鼓荡,在拳势练功和应用中,松柔而不失刚疾,内动外连,绵密不断,身心合一,独具特色,深得太极拳技击健身之奥秘,所以他的拳后来被称为王新午太极拳。

霍宝珊先生虽然说是被动地向王新午递了帖子,被动地跟王新午学了岳氏八翻手和太极拳,但是他是打心眼儿里认可和佩服王新午,不止一次和我说王新午是一个武学奇才。所以在我学完他家传的十路少林拳之后,他便把王新午太极拳和岳氏八翻手也转授给我,与亲学于王先生无异。当时我学这些的时候,王新午正当盛年,是他武学和技击的一个高峰期,我十分兴奋。霍先生教得严格,我学得也认真。有几次跟随霍先生去国术促进会,霍先生还命我演练。若王新午先生在场的话,就会安静地看着,等我练完,一边抬手推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一边对旁边的学员说,“比你们肯下功夫”。

我晚年的时候也拜读过一些关于岳氏八翻手的著作,虽然高见很多,但与我早年所学已经颇不相同。岳氏八翻手讲究庄重整肃,身法中正,劲路才能整。现在看到的许多身法不很中正,可能是为了追求身法的变化,故意往前趴着身子、撅着屁股,有点太刻意、太夸张。身法虽然要上下起伏,但是不能太刻意地追求起伏而失去中正,更不能轻浮花哨,仍然要用力均匀、沉稳,整整齐齐,不能忽快忽慢。

因为霍先生的缘故,我也常去国术促进会,并多次见到王新午先生本人。当时我还小,没什么阅历,识人的眼力也不很够,对王新午先生直观的印象是:有功夫,很自信,有些霸道,但这种自信和霸道又让我觉得很好、很崇拜。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的太极拳练的都是王新午的。王新午本人又会中医,对拳术的研究很透彻,经络上的研究也很深。他的推手相当了得,一发人一丈多远,不是现在表演的功夫。霍先生给我讲过一件事情,说有一年有个老道从大同那边来,也是练拳的,梳着高高的发髻,非常有神采,要和王新午推手。王先生同意了,大家就到了院子里。过去房子飞檐上有椽子伸出,王先生把老道一发,发髻便挂到椽子上去了。可见他本身确实有大功夫,不是欺世盗名的人。

当时霍先生和我接触的前辈、国术促进会的学员都很佩服王新午先生,我自然也对他很是尊敬。不过后来霍先生离开太原远赴东北后,我开始和辛元先生学习形意拳。在和辛元先生学习的那段时间里,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了王新午先生。在国术促进会成立的时候,全太原市的拳师都给王新午先生递了帖子,太原城里边唯独辛先生一个人不低头,不递帖子,王新午也无可奈何。这段故事等我说到和辛先生学习形意拳的时候可以简单聊一聊。

作者遗述:

我叫安慰,祖居太原,世代为宦,诗礼传家,于桥头街有祖宅一座,门面若干。性恬淡寡言,幼而颖悟,泛览群籍,能通其意。

先后师从王新午高足霍宝珊、刘殿琛高足辛元、何月波弟子路开源、孙禄堂之女孙剑云诸先生习武学技。于理能探幽发微,于术精益求精,将易、医之原理,释道之体性,与拳术融会。师承皆名家巨手,习艺技精功深,精形意八卦而尤擅剑术。遂精义而入神,慕山林之野趣,侠隐出乎风尘,哀珠璧沦于草莽,欣遗芳泽于后人……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