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金色年华554 2021-01-21

《史记·陈杞世家》,一篇文章记述了舜帝、禹帝两位上古贤王的后人在周代建国、发展的历史。但奇怪的是看似地位平等的两个国家,其待遇可不太一样。太史公用了近五分之四的篇幅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陈国的历史,却用剩下五分之一的文字,流水账一般把杞国这个比陈国灭国还晚的国家匆匆带过,这又是为何呢?司马迁给出的理由是“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但真的只是这样吗?毕竟杞国、陈国可以说他们的起步是相同的,怎么一家值得称述,另一家变得小微了呢?咱们今天就对此探寻一番。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太史公认为杞国小微不足称述

相信一直在看鄙人文章的朋友们一定知道,杞国的“建国录”早在我讲武王大封天下之时就已经书写成文了,但一直到今天才为他们把“史话”开篇。这的确如司马公所说,杞国的资料确实太少了,实在找不出太多值得一叙的内容

另外,《史记》所记从东楼公开始传位西楼公,再传位给题公,紧接着就传位给了处于周厉王时期的谋娶公,感觉杞国国君的传代记载很可能存在缺失的情况。毕竟从武王开始200多年的时间里,杞国只传代了3任国君,这与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国君更迭代次相比,实在有些太少了。所以,咱们的“史话”还真得从谋娶公往后说起,至少从他之后,杞国的国君传代记载看上去缺失得没有那么严重,只不过他们在《史记》中的故事依然没有什么。那《史记》记载不多,咱们只能去翻翻其他的史料,这不,鄙人在《左传》中看到了一句话,决定写下杞国这第一篇“史话”。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杞国始封国君东楼公

这句鄙人在《左传》中发现的一句话,记载于“隐公四年”的“经”文之中,即孔子所著的《春秋》原文。其记载的内容是“(鲁隐公)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这看似一次东周时期再平常不过的诸侯相伐,且内容很简略,为什么能让在下如此重视呢?

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杞国作为大禹的后人,他们的封地乃是禹帝曾经治水奋战过的杞地(即今河南开封杞县一带)。而莒国地处今山东东南部沿海一带,是东夷地区较强悍的国家,离着杞地有一定距离不说,中间还隔着鲁国、宋国等大国,他们是怎么征伐杞国的呢?另外牟娄也不在河南地区,据记载牟娄大约在今山东诸城市以西杞国这个中原诸侯国是如何拥有跨度这么大的一块领地呢?

既然疑问又出来了,还是查资料吧。鄙人在《汉书·地理志》中找到了这样一条记载:“雍丘,故杞国也,周武王封禹后东楼公。先春秋时徙鲁东北”。原来杞国曾在春秋之前搬过一次家,从杞地(即《汉书》所书的雍丘)迁到了鲁国的东北一带,这样才让杞国与山东地区的莒国做了邻居,才有了隐公四年莒人伐杞抢占牟娄的事件。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汉书》中关于杞国迁至鲁东北的记载

那好好的原封地,又有先祖大禹的足迹在这里,杞国人为什么要搬家到鲁国的东北部呢?就算山东地区土地也很肥沃,又临近海边,有着比较发达的渔盐业,但杞地地处中原,人口、土地及城市化发展程度还是优于他们的“新家”,不足以成为他们迁居的理由。所以,在排除了因为新居地比原居地条件更好的可能性之后,再结合此前商朝、周朝的几次迁都,以及西虢国、郑国这些诸侯国迁徙的特点来看,杞国的这次迁居无外乎两种可能性:其一,类似于商朝几次迁都的情况,他们或许遇到了大灾,致使原居地难以居住而被迫迁徙。其二,类似于周王室及一些诸侯国一样,受到了外敌的侵袭,甚至是被外敌占领了原居地,幸存的族人被迫迁徙到他处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是天灾,还是外敌入侵,迫使杞国迁徙?

到底这两种可能性哪个是杞国要离开原封地的原因呢?唐朝名相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给出了答案:“雍丘故城,今县城是也。春秋时杞国城也,杞为宋灭”。也就是说,把杞国人赶出原封地的元凶不是洪水、地震等大灾,而是当时他们的老邻居宋国。由于宋人的侵占,让杞国灭了国,才流亡到了山东一带。

至于宋国要灭亡杞国的原因,除了两国临近、宋强杞弱,以及杞国的土地既肥美,又有战略意义以外,还有比较关键一点就是他们其实是“老对手”了。因为,杞国乃大禹后人,也就是夏朝后裔,而宋国是微子封国,即商朝后裔。这两个前朝遗民从商朝灭亡夏朝开始就互相仇视,想必在西周前中期就有过不少摩擦。等到厉王荒政,甚至是被“暴民”赶出丰镐的这段时期,国力更强大的宋国借周王室无暇顾及诸侯国的空档,侵占了杞国的土地,把他们赶出了中原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咱们觉得杞国国君传代有着明显缺失后,会突然出现了谋娶公这样一位有着明显断代的国君。因为,在厉王之时,谋娶公很可能只是被选定的继承人,并不是正式的杞国国君。当宋国借机灭亡杞国后,他主动站了出来,率领着幸存的族人向东迁徙,来到了山东地界,开启了杞国的新篇章。所以,后人才能够记住这位国君,并准确地知道他生活的年代。(【注】除了谋娶公带去山东的族人以外,也有一部分族人向南迁徙,回到了大禹会稽祖陵一带,成为现今江南一带娄和楼姓氏族的一个重要来源)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谋娶公带领族人迁往新居地

谋娶公之所以选择向东流亡,是因为那里有他们可以依靠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微妙。,咱们在讲曹国建国时曾提到过:原曹姓曹国的族人因在武王灭商时没有什么贡献,被武王以颛顼后人的身份改封为邾,封地在今山东邹城一带,而他们原来中原的那片土地则让给了曹叔振铎。杞国,再往先祖大禹之前追溯,同样也是颛顼后人。两个同宗的诸侯国,在杞国遇到灾难时,选择投奔邾国是情有可原的。另外,邾国族人曾经在陶丘(曹国封地)生活过,与杞地相邻并有过友好往来,也会促使谋娶公选择投奔邾国。再有一点,当时的虽小,但有个强大的靠山鲁国(邾国为鲁国附庸),杞国投奔了邾国,相当于投奔了鲁国,在安全上基本有了保障。

所以,在邾国的帮助下,杞国族人有了一个新家。并且,从牟娄这块领地的名称就可以想象,杞国的新家很可能就是由鲁国属下的几个附庸国让出的土地组成的。毕竟,牟娄这个名字,一看就是用鲁国的附庸国牟国的国名,与杞国国姓娄(又写作“楼”)字拼合起来的,显然就是在记录这次变迁。

只不过,鲁国虽然看在邾国的面子上接纳了杞国,也给了谋娶公他们一片土地重新立国,但鲁国人,甚至包括齐国人都是看不起杞国人的。因为,夏朝遗民为了躲避商朝人的追杀,曾隐居于南部蛮夷之地,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他们学习并养成了蛮夷地区的习俗。即使后来东楼公被封在了杞国,他们依然延续着过去的生活习惯,这从谋娶公之前的几代国君都没有谥号就可以感知一二,也让鲁国、齐国这样拥护周礼的国家把他们当成了异族来看待。所以,看似杞国是鲁国的附庸,其实并没有太受到鲁国的保护,这才使得莒国敢去欺负他们,并抢走了牟娄之地

鲁人、齐人看不起杞国的习俗

幸好名义上杞国还是依附于鲁国的,又有邾国这样友好的盟友。因此,莒国抢了牟娄、占了便宜以后也就此打住,没再进一步征伐杞国。而鲁国虽没帮助杞国讨回公道,但也要表明一下态度,遂在《春秋》中记上一笔,算是对莒国表达了不满

这便是因为史书中记载的一句话,而开启的首篇“杞国史话”。通过咱们的探寻,了解到杞国由于被“老对手”宋国所灭,被迫分成了前后两段。也由于他们一直处于被欺负的状态,所以国力一直不强,沦为了不被史官重视的蕞尔小国。再加上他们被迫流亡的经历,难免有大批资料遗失,也是造成杞国史料稀少,且谋娶公之前国君代次明显有缺失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莒国伐杞、杞国小微、资料稀少、左传记载、史话开篇、曾被宋灭国、投奔邾国、附鲁立新国、不被保护、丢失牟娄。

杞国史话一:被“老对手”赶出原封地,建立新家后又被新邻居欺负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