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风雅韵颂国魂(一)

 一叶知秋9818 2021-01-21

  

诗风雅韵颂国魂(一)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文/梓楹

在祖国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学史中,诗歌是其中耀眼瑰丽的奇葩,诗歌几乎与语言同时诞生,为人类抒发情感之利器。《汉书·艺文志》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诗歌伴音乐舞蹈而俱生,盖自人类语言开始以来,即有诗歌产生。

中国古典诗赋词曲发展流变由《诗经》而起。《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为中国纯文学之总泉源,其后来发展的抒情诗与叙事诗,均由风、雅引导。《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诗经》以外的古逸诗散见于后世的著述,因而《诗经》也是西周至春秋时代唯一的诗歌总集。西周以前的歌谣都非常简短,只是具备诗歌的雏形。到了周代,诗歌在原有的基础上繁荣起来,这些诗歌许多被收入《诗经》。《诗经》属于集体创作,有庙堂乐歌、民族史诗和政治讽刺诗,也有大量的民歌。

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有舞蹈道具和动作的描述,乐章的章名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显然是诗乐舞的综合表演。《诗经》作品大多重章叠句,原本是适应音乐和舞蹈反复表演的需要。《墨子·公孟》中也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可以歌唱、舞蹈、弦奏、吟诵,正说明《诗经》具有综合艺术的特征。

中国古代无专门文学家,自楚人屈原开始,伟大诗人出现,以屈原的《楚辞》《离骚》为汉赋的最高代表作。《楚辞》之兴起,其对后世影响深远。《楚辞·离骚》的末节、《九章》中《涉江》、《哀郢》、《抽思》、《怀沙》等篇以及《招魂》的末节都有“乱曰”,“乱”既是内容的总结,也是标识音乐的末章。《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巫歌基础上的创作,祭神巫歌是表演巫舞所唱的歌,其中每篇并无“乱曰”,但末篇《礼魂》就是《九歌》前十篇通用的乱辞。由此可见,楚辞也具有诗乐舞相融合的特点。明确综合性的特点,研读文学便要紧密结合时代文化背景。

诗歌最初的形式,异彩纷呈,词句长短不一,从诗经中,见最多的为四言句,汉赋中,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五、七言诗出于汉代之歌谣,久乃脱离音乐,而为文人发抒情感之重要体制。这一点很重要,说明中国古代文人最早以五七言诗作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代表诗人有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等。五言诗自汉末兴起,发展至宋齐,“举凡抒情、说理、田园、山水之作,无不灿然大备。迨齐梁新体诗出,而古意荡然。”诗辞赋均为曲词,发展到格律诗才基本定型。

一般来说,旧体诗一般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两类。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从《诗经》到初唐律诗雏形发展之前的诗歌大概划分为古体诗,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古诗到律诗的分界。《诗经》和《楚辞》先秦文学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而又光耀千古,斑驳灿烂的诗歌文化奠定了我国先秦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