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巨匠 .梅兰芳 》1-3集纪录片:惊梦-散花-挂帅

 MCart油画 2021-01-21

他生逢乱世,他一生扮演过180多个女性形象,有人说他是美的创造者,还有人说他就是美的化身。他巾帼的妆容站出一派,不同寻常的英雄姿态。他就是梅兰芳,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第一人——“梅派艺术”。

1894年梅兰芳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也是那一年,日本攻入旅顺港,烧杀三日,杀死两万军民。
但这时的北京,仍然一派升平气象。
在这一片升平气象中,梅兰芳在戏曲世家中慢慢成长起来。
那年头学戏的人仍然被人看不起,所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学戏的人被人看成与婊子一般,自然地位低下。
这当然不是说戏曲与青楼就天生下贱,只是大多数从业者自己拉低身份象。
但不少戏曲从业者或是真心喜爱,所以无视他人之鄙视,或是跪得太久,也便一直跪下去了。
这其间也有不少人,一步一步将自己所处的行业之地位慢慢提升回来!

百年巨匠 梅兰芳 第一集:惊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梅兰芳的姥爷杨隆寿是著名武生,祖父梅巧玲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饰演杨玉环极具风情,“能使全场春意盎然”,进宫演戏时讨得慈禧的欢心,被戏称为“胖巧玲”

《同光十三绝》从左至右分别是:郝兰田、张二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共十三名艺人。

《同光十三绝》

祖父梅巧玲(中)是四代京剧梨园世家的创始人,梅巧玲本工花旦,身材稍胖,慈禧太后赐以 “胖巧玲”的美称,并常召他入到圆明园演戏,伯父梅雨田,武场文场、胡琴月琴样样精通,有“六场通透”的美誉。

《战蒲关》的剧照

梅兰芳学的第一出戏就是《战蒲关》他并不是天才,只是非常勤奋刻苦,10岁登台,17岁成名,梅兰芳常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吴菱仙)总是轻轻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学习。”——《梅兰芳回忆录》
百年巨匠 梅兰芳 第二集:散花


有人说,梅兰芳在上海的一炮而红,固然不乏时代之功,但他不甘止步于一炮而红后的功成名就、衣食无忧,却非一位普通名角所能具备的胸怀。在一代京剧大师的巨匠之路上,人们能看到,源于梅兰芳生命深处,一种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


2008年3月,一出由中日两国艺术家同台合作的昆曲《牡丹亭》在日本京都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几年里,随着这台演出在日本、中国、法国受到热捧,日本当代首屈一指的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与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佳话也逐渐为人们所熟识。


他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在这些代表作中,《天女散花》能搬上舞台,有个鲜为人知的传说。相传有一回,梅兰芳去拜访朋友。在朋友的书房里,他被一幅国画深深地吸引住了。画的名字是《散花图》,画中的天女身披飘逸的风带,手捧盛满奇花异草的宝篮,乘风驭气,把鲜花撒向大千世界。

《贵妃醉酒》

最终将取材于《散花图》的京剧——《天女散花》,于在1917年12月,搬上了舞台,一经演出,轰动了全国。徐悲鸿大师在观看了梅兰芳的《天女散花》以后,作画一幅《天女散花图》赠送梅兰芳先生留念,并题有诗一首:“花落纷纷下,人凡宁不迷。庄严菩萨相,妙丽藐神姿”。他每次演出都便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有一次梅兰芳应邀赴上海演出,红极了整个上海滩。梅兰芳这种对艺术的想象力,赋予了画中人以生命,让京剧舞台上的天女的舞姿,到今天还没有停下她优美的舞蹈,真让世人为其赞叹!


《天女散花》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但因一幅《散花图》而引发了他的创造灵感,而且还使《天女散花》这部戏,为观众做了美的“视觉呈现”。自第一公开首演以来,他那载歌载舞的表演,典雅飘逸、乍阴乍阳的“神动之美”,倾倒了无数的观众,而《天女散花》一演成名,成为了梅派代表剧目之一,至今仍然久演不衰。

这得归功广梅兰芳能以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幅画中的静态天女活起来。这说明了作为一个艺术家除了有天赋及后天的知识储备外。还得具有对所从事的艺术行业的热情,如果他没有对艺术的热情,就不会时刻保持着对事物的关注。没有热情,即使关注了,也难以自出机杼,形成自己的创意。有了热情,想象力才能激活,有了知识储备,想象力才更有根基。

百年巨匠 梅兰芳 第三集:挂帅


1958年,梅兰芳将豫剧《挂帅》改编成京剧《穆桂英挂帅》,除了保留这两句台词外,其余重新编写,这也是他一生的最后的一部戏。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1959年5月,为给建国10周年献礼,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人民剧院演出,一连数场,场场爆满。这把胡琴即是当日的见证。姜老爷子摸着琴杆,那出戏的换戏、落板、好些唱腔,他都参与设计。解放后,这是他惟一编排的新剧,最后也成了他的绝唱。

戏子也知亡国恨。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打过来了。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梅兰芳与叶恭绰、许伯明等朋友商议编演一出含有抗敌意义的新戏。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踏破了祖国大好河山义愤填膺的梅兰芳排演《抗金兵》、《生死恨》以鼓舞士气。

《抗金兵》

他们把历史背景锁定在了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上,决定以梁红玉的故事为蓝本,把以前舞台上只演梁红玉擂鼓战金山一段扩充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了梁红玉不畏强敌、奋勇御敌的精神。此剧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推出,反响十分强烈,首演当晚,便引来了阵阵掌声,“抗金兵、打日寇”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戏院上空。

以及编演了新戏《生死恨》,这个戏写北宋女子韩玉娘被金人掳去后配给男俘程鹏举,玉娘不惜牺牲自己,帮助鹏举逃回故国投军抗敌。后鹏举跟随宗泽立了战功,但夫妻相见时,玉娘已病入膏肓。

《生死恨》

而对于梅兰芳的婚姻,也是一大奇闻,贯穿一生的三段爱情多情总是伤离别。

“大家闺秀,富有见识”,说的是他的第一个妻子,王明华。也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王明华和梅兰芳的婚姻由父母包办,门当户对。王明华精明能干,富有见识,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丈夫,还以她特有的细腻眼光帮助梅兰芳改进妆容,设计发型和改善服装。


“小家碧玉,相夫教子”—福芝芳说的是他的第二个妻子,福芝芳。十六岁的福芝芳被王明华相中,嫁入梅家,成为梅兰芳第二个妻子。此前她在天桥上唱戏,人称“天桥梅兰芳”,嫁了梅兰芳后就歇戏侍夫。福芝芳也没让梅家失望,婚后一口气生了九个孩子,算是梅家的大功臣。

“才貌无双,敢爱敢恨”,说的是他的第三个妻子,孟小冬。

让梅兰芳念不忘的孟小冬,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

1925年,孟小冬离开上海,毅然北上深造。1925年8月,北京第一舞台举办了一场义演,孟小冬和梅兰芳得以相遇。当天,大轴是梅兰芳和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压轴是余叔岩、尚小云的《打渔杀家》,倒数第三出场的是孟小冬的《上天台》。两人擦肩而过时,孟小冬恭恭敬敬地叫了声梅老板,梅兰芳闻言只回了一个礼节性微笑。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旧中国,戏子被视为“下九流”的行当,女子做戏子更是被人轻视。然而,孟小冬却是那个时代的传奇。孟小冬,这位梨园名伶的盛名背后,是起伏激烈,情深自伤,坎坷的一生

1926年下半年,在北平政要王克敏的生日堂会上,不少人提议梅兰芳和孟小冬合唱一出《游龙戏凤》:“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台上,英俊倜傥的正德皇帝娶了楚楚动人的酒家姑娘李凤姐,台下,韶华正盛的孟小冬嫁给了美男子梅兰芳。不知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年便失去了它。傲气的孟小冬在报纸上连发三天启事:...“……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她痛快淋漓地解除了与梅兰芳的婚姻关系,最后对梅兰芳发誓:“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对不会比你差!”,宣告他们婚姻的最终走向。

她一嫁梅兰芳,二嫁杜月笙,两者都是名震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人物,此中款曲与她的委屈,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不知大家对于孟小冬她一嫁梅兰芳,二嫁杜月笙,是怎样的看法?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