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小史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01-21

配图 腊八凌寒独放的腊梅

昨天是腊八节,咱来说说腊八粥的前尘往事…

01

先秦时,人们在年终合祭众神,名曰腊祭,故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戴圣《礼记·郊特牲》:“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此腊祭,或杀猪宰羊,或狩猎禽兽,摆上供桌,祈求五谷丰登。

《礼记》:“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

《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不过,腊祭具体时间不定。

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以祭祀其先祖也。”

直到汉代,始固定具体之腊日,即腊月初八。

许慎《说文解字》:“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瞧,此腊祭多供肉,或全鸡,或猪头,或牛羊,或飞禽走兽…

那腊八粥呢?

别急,先上赤豆粥一碗!

02

是时,人们忙着祭祀各路神灵。

各位吃好,千万别客气!

诸神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得脑满肠肥。

这不,有人挑理了。

不,是有鬼,颛顼(zhuān xū)氏仨小鬼不乐意了。

于是,仨小鬼遂作妖,或传播瘟疫,或惊吓小孩…

且看,蔡邕《独断》如是载:

“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

瞧,这仨小鬼除了好事不干,啥坏事都干。

快,用桃木剑干他,不行,还有狗血!

何须费那劲儿,歘歘歘,一把红小豆,啥魑魅魍魉、瘟神疫鬼全无踪…

从此,赤豆打鬼遂流传。

于是,父母在腊八日给孩子煮一碗赤豆粥,可祛病防灾,还解馋!

瞧,这碗赤豆粥,应为腊八粥最早之雏形。

03

秦时,始皇帝嬴政一声令下,史上头号大工程遂开工建设。

干嘛呢?百万民工修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

据传,为完成这一大工程,累死之人,饿死之民,老鼻子了。

秦始皇,你这后勤工作是咋搞的?

是年,腊月初八日,诸民工多已断粮。

“唉,我就这点小米了!”

“唉,我也只剩一把黄豆了!”

“唉,我这还有一撮面…”

几声叹息中,几把五谷杂粮下锅,多加水,遂熬成稀粥。

每人一碗,稀里咣当,清可照见人影。

贯休《杞梁妻》:“秦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孟姜女哭长城时,秦始皇虽未出生,可这口大黑锅他得背着。

瞧,这碗杂粮粥虽多了几滴眼泪,却已离腊八粥不远了…

04

汉时,据传,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净饭王之子,天潢贵胄,妥妥的一官N代。

可是,王子不忍众生受苦,遂放弃王位,出家修道。

不想,苦修经年,其形销骨立,仍未勘破人生之真谛,却昏厥于地。

咋啦?

饿迷糊了呗。

是时,一放牧小姐姐恰好路过,呈上一碗乳糜粥。

食毕,其在菩提树下顿悟,人是铁饭是钢,遂成佛。

这一天,为腊月初八日,即佛祖成道日。

据说,佛道日吃粥可得佛祖保佑,故此粥也称佛粥、福德粥、福寿粥…

不过,东汉佛教始传入中国。

韩愈《论佛骨表》:“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

是时,国人腊八日吃粥之习俗,已历经年。

05

晋时,有一吃粥的故事,忒励志。

说,一对老两口吃苦耐劳,持家节俭,攒下一笔大家业。

可是,宝贝儿子不务正业,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家业很快败光。

但说腊八日,家里断炊了,他饥肠辘辘,饿得前胸贴后背。

遍搜家里米缸、面袋及坛坛罐罐,才划拉一点剩粒遗粉,煮了一碗糊状粥…

从此,他痛改前非,踏实劳作,遂脱贫致富奔小康。

后,人们腊八日吃粥,教育子女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

同时,还送左邻右舍,名曰结缘粥。

06

除了送粥,唐朝皇帝还送精美礼包!

段成式《酉阳杂俎》:“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筩。”

面药擦脸,口脂护唇,且翠管银罂盛装,可谓一精美小礼包。

口脂面药,与时下润唇膏护肤霜类似。

当然,这是当官者的年终福利。

不当官的,自然收不到。

但不当官,也得过腊八节呀,比如孟浩然。

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如是载:

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屡次求官未果,索性漫游吴越,纵情山水。

有人万里游山水,就有人万里奔官场。

唐至德二年(757年),杜甫逃出安史之乱中的长安,投奔凤翔唐肃宗驾前,得授右拾遗。

于是,杜甫也收到皇帝这一精美礼包。

且看,杜甫《腊日》: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乖乖,唐朝女人妆化得欢,男人也涂脂抹粉…

那腊八粥呢?

唐朝之前,人们腊八日粥没少吃,却无腊八粥之名…

07

宋时,腊八粥之名,始有文字记载。

徐珂《清稗类钞》:“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

吴自牧《梦梁录》:“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至于,腊八粥之做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是载:

“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周密《武林旧事》更为具体:

“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当然,这碗腊八粥虽清简,若用心去品,却滋味各异。

苏轼品出了哲理:

“人间有味是清欢。”

陆游《粥食》诗云: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瞧,陆游这粥吃出了健康,吃出了养生。

08

不过,陆游写此诗时,金兵尚未南下。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兵渡江南下,大军20万围困襄阳。

是时,襄阳城守军仅万余人,武将赵万年率军民死守襄阳城。

抗金三月,噼里啪啦,大战二十余次,金兵退走,城围遂解。

且看,《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这诗,赵万年作于金人围攻襄阳之际。

当然,襄阳保卫战之奇迹,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1276年,南宋终于关张打烊黄摊子,改元为元。

09

虽改朝换代,腊八食粥之习俗,却已经定了下来。

从宋朝开始,腊八这天,王公富贾、寻常百姓皆煮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祈求平安。

元朝,依然遵循宋例。

元孙国敕《燕都游览志》:“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不过,元朝多动荡,其腊八节亦乏善可陈。

且看,元虞集《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如是载: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瞧,“惊腊日”,当官者尚且如此,小民百姓情何以堪。

还喝啥腊八粥,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不过,元朝乃一短寿王朝,国祚刚过半,朱元璋便已登场…

10

明时,腊八粥有一段佳话。

没错,说的又是草根皇帝朱元璋。

据说,那年朱元璋正落难于监狱受苦。

时值腊八日,饥肠辘辘的老朱突然眼前一亮,墙角有一鼠洞。

老朱精神陡起,捉一只老鼠也能救救急,遂开挖…

哇,不想竟挖出了宝贝。

啥玩意?

米豆等杂粮若干,遂熬粥饱餐一顿。

后,朱元璋做皇帝,为忆苦思甜,腊八粥遂大行天下。 

当然,为人津津乐道之叫花鸡、凤阳豆腐、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皆与这位草根皇帝有关。

腊八粥,能有此传说佳话,也不足为奇。

11

到了清代,越发重视腊八节,喝腊八粥之风俗更是盛行。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改潜邸为雍和宫,皇家佛事多于此。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雍和宫喇嘛于初八日夜内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

是日,皇家忙着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寺院僧侣赐米煮粥。

清代腊八节咋这么重视佛事?

其皇帝多宠佛,连慈禧一老太太也称老佛爷,可窥一斑。

瞧,清夏仁虎《腊八》诗,便记载了这一盛况: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是日,民间也没闲着,家家户户忙做腊八粥,或合家食用,或祭祀祖先,或馈赠亲友…

当然,清代腊八粥之做法,已日臻完善。

且看,《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有多复杂: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乖乖,一碗腊八粥原料近20种之多。

时下,腊八节已远离祭祀。

当然,其节日食品除了腊八粥外,还有腊八蒜、腊八醋、腊八面…

不过,没有谁可撼动腊八粥之地位。

其千年文化传承,历久弥香,已渐成一节日文化符号。

素材来源:

1.知乎:腊八节冷知识

2.简书:关于腊八粥的那些冷知识

3.人民网:腊月说腊

4.澎湃新闻:唐代人过节冷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