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李楠老师《朝花夕拾》的导读

 渐新堂 2021-01-21

推荐李楠老师《朝花夕拾》的导读

渐新堂

       一两周前,我写了一篇短文,所说的意思是《朝花夕拾》不宜于做初一学生开始文学名著阅读的见面之书。

       河南的李楠老师则在非常忙碌的情况下,不辞辛苦,敲打出了不少的文字给我们大家分享。这其间的深究与浅出,对他所教的学生一定是收获多多,也得益满满。

       问题不在我们原来的讨论问题了,已经超越最初的焦点了,但是,李楠老师所谈的导读这么艰涩的文学名著的角度以及处理方法,的趋是非常值得各位朋友及同行分享的。

       现在将其原文照录于此,以飨诸友。

       附  河南新乡一中李楠老师写的回应我的微信文字的

                         《朝花夕拾》导读建议

      一、从中学生流行读物《斗罗大陆》《龙族》《哑舍》《盗墓笔记》等说起,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建议老师们刚开始不要过多地非议中学生的流行读物,黑格尔老人曾言:“存在即真理”,既然能在同学们中间流行,肯定有它内在的原因,根据笔者的调查,有的是因为学习生活太枯燥,每天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很想找一个奇异的世界,放飞心灵;有的是反感语文老师一再强调古诗文的死记硬背,从而故意做出的青春叛逆;有的是从众心理,怕落伍于时代,被同龄人耻笑……况且,名著具有时代性,封建时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现在不是堂而皇之地成为中学生必读的四大名著吗?谁敢断言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不会成为以后的名著?前几年流行的网络小说孔二狗《黑道风云》不是经过几位著名作家的推荐变为实体小说从而洛阳纸贵吗?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谁不是从学生中过来的?谁不曾有过偷看抽屉里的课外书唯恐被老师发现的经历?温儒敏先生说得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现在的小学生从中高年级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等,也许我们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对他们的语文生活应当给予尊重和关照。”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得到他们的心理认同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在《朝花夕拾》与他们的流行读物之间疏通一条通道,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我们的导读任务。阅读是心灵的自由飞翔,来不得半点的命令与强迫,童年的鲁迅要去东关看五猖会,父亲却偏偏让他背《鉴略》,其结果如何?这不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证吗?

        二、讲清《朝花夕拾》的时代背景,激发同学们的强烈兴趣:《朝花夕拾》这十篇文章写于1926年2月21日~11月18日,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这段时间基本上是鲁迅与许广平热恋、新婚的日子,尽管前期因三一八惨案支持学生,对陈西滢等人辛辣嘲讽之外,整体看来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比较愉悦的,所以文中充满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如同与一位好友冬天时围炉夜话,娓娓而谈”,请看《狗·猫鼠》这篇,忽而动物王国,忽而人世间;忽而人禽之辨不严的远古,忽而仇猫杀狗的现实;忽而猫和狗的斗智,忽而老鼠成亲的仪式:兴之所至,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正表现着此时鲁迅先生心灵的开阔与自由。在许多同学的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章似匕首,似投枪,抱着机关枪四处扫射,逮谁讽刺谁,但这十篇文章完全不同,开朗,明快,和谐,宽松。况且这十篇回忆性散文是研究鲁迅童年生活和青少年经历的重要依据,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作品的基础。“欲成一代经纶手,须读人生数部书”,要想学好语文,读懂鲁迅,《朝花夕拾》不可不读!

        三、导读这十篇文章,要把握三个字:浅、清、活。(明天上午两节课,今晚先写到这吧,二点多了。)

        导读《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要把握三个字:浅、清、活。

        首先是“浅”字,浅显易懂的“浅”,深入浅出的“浅”,给初一新生讲《朝花夕拾》,必须“浅”。

       我们知道《朝花夕拾》前五篇写于北京,鲁迅直接参与了女师大风潮,目睹了“三·一八”惨案中爱国青年的鲜血,与“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所以即使写作回忆散文,也不可避免地掺杂进杂文笔调,有些文章论战气氛非常浓厚。所以出现了唐先生所说的那种情况: “首先是《狗猫鼠》,给人当头一闷棒,使人深感艰涩。”“高中生也难以理解文章中转弯抹角的辩解与申述,以及投枪与匕首的所向披靡,文意的真正指向。”“冗长的引用与琐碎的夹注式的表达方式,阅读起来非常头疼。句子的表达,古文外文的引用,诗文的化用,以及掉书袋似的率性用字,都给识字量不大,阅读量不多的初一学生带来很大的视觉障碍。”唐先生说的这些恰恰正是导读《朝花夕拾》的最大困难之所在,它足以使得一位初次上阵的青年教师胆战心惊、冷汗淋漓、头昏脑涨。所以笔者主张导读时讲得浅一点,教师在读懂鲁迅,吃透原著的基础上,三言两语讲清时代背景,让同学们快速浏览跳过那些艰深的文字,然后从极易引发童年兴趣的“墨猴”“隐鼠”“老鼠娶亲”开始,耐心引导,循序渐进,使同学们亲近鲁迅,一步步走进鲁迅童年与青少年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引发心灵共鸣,获得极大的阅读快感。

        当然,高深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展示,这对教师的要求来说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做学问,好比爬楼,从简单到复杂是上楼,上楼只是一半;下楼,从复杂到简单,这是另一半,这一半更难。很多学者,只会上楼,不会下楼,顶多‘独上高楼’,顶多‘衣带渐宽’,就是差最后一步。最后一步是‘蓦然回首’。‘蓦然回首’就是通俗。没有深入的浅出,那叫肤浅。没有研究的通俗,那叫庸俗。”

        第二个字是“清”。这十篇文章的思路其实是非常清晰的,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篇和第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篇和第十篇怀念师友,回顾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篇与篇之间也有脉络可寻,第一篇《狗·猫·鼠》中从侧面提到了保姆阿长,第二篇就专门回忆《阿长与山海经》,第二篇写了有趣的“三哼经”,在第三篇就谈到那令人生厌的《二十四孝图》,接下来的三篇,从枯燥的背书谈到迎神赛会,从迎神赛会谈到令人难忘的无常,最后又从百草园谈到三味书屋,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情景。甚至有的篇与篇之间语气上都互相承接。如《狗·猫·鼠》中说到阿长,下一篇《阿长与山海经》一开头就是“长妈妈,已经说过……”《父亲的病》结尾写到衍太太催促少年鲁迅大声叫唤即将断气的父亲,下一篇《琐记》就以“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这种语句开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这十篇文章事先是有通盘考虑的。记不清是哪位老教师给我传授讲课的真经,他说,讲课就像走路,教师要注意作品的“理路”与自己的“言路”以及学生的“思路”三路之间的协调一致,从而把课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点请朋友们深入细致地体会。

         第三个字是“活”,教师在导读《朝花夕拾》时要对相关篇章进行灵活处理,比如《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可以让同学们做文言段落阅读练习;童年鲁迅死记硬背的《鉴略》前四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我们只需给同学们讲清“粤”字的意义和用法即可:“粤,语气词,表示严肃审慎的语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背诵的那几句咱们不妨告诉同学们出自李克用的《置酒三垂岗赋》,然后顺便讲一下他酩酊大醉时错误下令处死打虎英雄李存孝的故事;《范爱农》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眼球白多黑少”,咱们可以顺便给学生讲一下西晋嵇康的“青白眼”的故事,并进一步告诉他们“垂青”、“青睐”、“青眼有加”等词语的来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作品的理解难度,而且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自然会喜欢上《朝花夕拾》这本书的。

         至于原定计划中的第四点:“辅以必要的练习题”,因为中考名著阅读关于《朝花夕拾》的练习题非常多,老师们很容易找到,在这里我就不再啰嗦了。

         终于写完了!请唐先生、北京王书祥先生、河北辛集李超老师等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还是唐先生说得好,咱们多交流,大家都会有新的收获!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