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临床经验分享,跟着主任学习甲状旁腺癌的诊治!

 zjshzq 2021-01-21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诊断、治疗、随访一条龙,听主任讲八大内分泌指南!文末有惊喜哦~^^
甲状旁腺是人体的内分泌腺之一,主要功能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会引起腺瘤、增生,甚至腺癌。

甲状旁腺癌发病率不算高,但极容易被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医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必要。

那么甲状旁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如何治疗?

《甲状旁腺癌诊治的专家共识(2019)》为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答案,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刘军教授带你解读共识。

甲状旁腺癌诊断前,这些检查要注意!

甲状旁腺癌是罕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不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常有远处转移,需要多次手术。该疾病与基因突变有关,不过发病率非常低。

甲状旁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甲亢有相似之处,但与之不同的是:典型的甲状旁腺癌会有中度至重度高钙血症,常超过14 mg/dl(3.5 mmol/L)或正常上限的3~4 mg/dl(0.75-1mmol/L),此外PTH水平通常超过正常上限3~10倍。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血钙水平>12 mg/dl(3 mmol/L),同时甲状旁腺病灶>3 cm时(即所谓>3+>3法则)或离子钙超过1.77 mmol/L,就需要充分警惕甲状旁腺癌的可能。

除了实验室检查,诊断甲状旁腺癌还需影像学定位检查,具体方法有超声、99mTc-MIBI双时相显像(以下简称MIBI显像)、CT、核磁共振(MRI)以及PET/CT或PET/MR。

确诊良恶性,双管齐下最靠谱

检查做完,即可做出病理诊断,这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化信息,综合判断。

形态学:

  • 浸润性生长及转移被认为是诊断恶性最可靠的证据;
  • 活跃的核分裂像(>5/50 HPF)、病理性核分裂像、显著的核仁、宽大的胶原条索间隔和坏死视为提示恶性的形态学依据;
  • 其中宽大的胶原条索间隔可出现在90%的甲状旁腺癌中。

免疫组化:

  • GCM2、GATA3抗体均阳性,CAM5.2、SYN、CgA阳性,PGP 9.5、galectin-3高表达;
  • 一些抑癌基因的蛋白,如RB、APC、P27和BCL2常常不表达或弱表达;
  • Ki-67指数大于5%时,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注:甲状旁腺发育中重要的调节基因Glial cells missing-2GCM2)、Ⅳ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GATA 家族成员3GATA3)、细胞角蛋白(CAM5.2)、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记物突触素(SYN)、嗜铬粒蛋白ACgA),Parafibromin 的失表达联合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增殖指数(Ki-67)。


“三部分、两原则”,内外治疗都需要

甲状旁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就是手术切除,同时连带同侧甲状腺腺叶包括峡部整块切除。手术中可通过监测PTH判断是否切除干净。

除了手术切除,内科治疗也不能少,这时我们要熟知“三部分、两原则”。

三部分指的是:

  • 术前降低并稳定血钙,为手术创造条件;
  • 术后处理好术后骨饥饿综合征,预防严重低钙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针对复发后的高钙血症进行药物治疗。

两原则指的是:

  • 扩容促进尿钙排泄,可使用生理盐水,袢利尿剂;
  • 抑制骨吸收及PTH分泌,包括降钙素、二膦酸盐、拟钙剂、RANKL抑制剂。

针对术后骨饥饿综合征,主要使用的药物是钙剂和维生素D,前提是手术已经有效地切除了过度分泌PTH的病灶。实际应用中,可使用普通维生素D将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稳定维持在75~150 nmol/L(30~60 ng/ml)

治疗结束还没完,预后随访不能忘

甲状旁腺癌的转移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肺和肝脏,需要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病灶,预后尚可。有数据提示,甲状旁腺癌自确诊起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4.3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85%和49%~77%。

为优化预后,患者治疗后仍需积极随访,一般最初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5年时每6个月1次,此后每年1次。当发现复发的生化证据时,需有其他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包括颈部超声、MIBI、CT、MRI和PET。对于无功能甲状旁腺癌,则只能通过影像学随访复发和转移。

小结

对于有明显高血钙和高PTH血症,伴或不伴颈部3 cm以上肿块和严重骨骼和(或)肾脏受累的PHPT患者,需警惕甲状旁腺癌的可能性。而对于疑似甲状旁腺癌的患者,应组织包括内分泌科、外科、影像学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进行讨论,及时治疗。

甲状旁腺癌患者的死亡主要由高血钙及其并发症造成。对复发或转移性病灶,可通过手术或介入等多种手段,减轻肿瘤负荷,并需终生随访以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那么,如果主任问你:
甲状旁腺癌与甲状旁腺腺瘤有什么区别?
其在超声、MIBI显像、CT、MRI等如何显示呢?
生理盐水、降钙素、二膦酸盐等药物剂量疗程为何?
禁忌为何?注意事项有哪些?
……


想学习更多知识,快来听刘教授解读完整版共识吧!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越早学习越多优惠
赶紧扫码,加入我们吧!

 
专家简介

刘军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 闵行区领军人才、闵行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内分泌重点专科负责人

  • 上海市糖尿病学会委员

  •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上海市内分泌学会肝病与代谢学组委员

  • 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肝病与代谢学组委员

  • 上海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科专科分会性腺学组委员

  • 上海市糖尿病学会基础学组委员

  •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审稿专家

  • 2012年在丹麦steno糖尿病中心留学访问

  •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金基金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5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9项、复旦大学科研基金5项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43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篇,中华系列论著31篇

  • 主编出版书籍5本,参编5本

  • 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本文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综合整理自医生站课程
本文整理丨医学界报道组-琛琛
报道专家丨刘军教授
责任编辑丨泡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