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教育者的感悟

 莱西一中 2021-01-21

                 国开二中    李展飞

        有日子没有好好读书了,今晚读了几十页,没想到读一点就是一点的感悟,到后来实在不能读了,迫切需要写一点什么了。只好停下,开始写东西。

        读季羡林先生的书,突然感悟到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做事业、做学问,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有时候过分执着地追求,然而会“走火入魔”,迷失了自己。执着,这俩字,以前经常出现我所读的佛法书籍里,然而,很长时间没有去读一点哲学方面的书了,到今天才惊觉自己已经进入一种我执的状态很久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有我的教育理念,有我的教育方法,有我的教育理想。我也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不功利更不急功近利的人。然而今晚我回头看去才发现,这段时间,我功利了,更急功近利了。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的一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育人的不易。当下的中国,只教书,不育人,教育的结果是一群考试的工具。静下心来想一想,心中突然就惭愧得紧。觉得自己差点就走到歪路上去。为人师者,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生存技能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教育却是德行。本来这一直是我最看重的东西,然而回头看看这几个月,我明显把考试成绩看得比这个更重要了。这实在是大大的不该,实在是有违我的本心了。我一直认为我不是个俗人,然而却差点又走到了这条俗路上。

        易经里面“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我们教育中太缺乏这个“德”字的教育了,没有了“德”,让我们的孩子们怎们能够载得起世界、人生之“物”呢。看看当下中国的教育,培养的要不是高分低能的废材,要不就是能力有多大破坏力就有多大的“歪”才,道德、品性的修养远不能与高学历成正比。当下的教育,真的需要有个人当头棒喝一声!

         我忽然意识到一点,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校还有思想品德课,那时孩子们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个时候,他们对于道德,对于爱国,对于爱民族等等其实并没有太深的理解。然而到了初、高中阶段,正值我们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刚刚要形成的时候,却没有人再去谈德行、谈爱国,我们就把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完全全裸露给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那么,我们的孩子怎么会不迷失,怎么会不迷惘?在初高中的概念里,我们的教育仅仅留下了“中考”和“高考”,“能考高分的就是英雄”,至于“考高分”的是龙是虎亦或是禽兽,我们则不想管也不愿去管了。又想到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失去根本教育的学生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读书人的使命是什么?读书人的使命就是拨乱反正、移风易俗、匡扶正义和良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净化世道人心、撒播信心和智慧的种子。然而当下的读书人,有多少人肩负起了这些使命。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传的又是什么道,授的又是什么业?一个教师不去考虑这个问题,或许无关紧要,当一个民族的教师都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有点惴惴不安了。想起龚自珍的那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当下的教育,如果连教师都停止了思想,我们会教育出什么有思想的学生?当我们的学生都没有了思想,我们的民族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细细的思考,我们当下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管”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如何去“育”。可能每个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德育机制,哪个学生触犯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我们一直认为这样既可以惩戒本人,又可以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最后达到全校肃然的结果。也许我们会沾沾自喜地说:我们学校内一年没有打架的、两年没有骂人的、三年没有搞对象的,我们把这些东西当成丰功伟绩。然而事实上是,可能校内没打架,校外打了;校内没骂人,校外骂了。有的人可能会说:校外不归我们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学校教育中教化人的那一部分的目标达到了吗?

        我们用高压的方式使学生们“畏服”,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真的有触动吗?如果没有的话,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呢?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德育模式是否能达到纠正孩子们人格、品性和心灵上缺陷的效用呢?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学校教育抛开惩罚不要,适当的惩罚是纠正学生错误言行的很有效、很有力的手段之一。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德育教育不能把惩罚这种教育手段变成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或是结果。我们应该从更深的、更细微的层面去触碰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够有一个自内而外的转变,而不是在外力压迫下违心的改变自己外在形态而内心却依然我行我素。

        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德育模式是否能达到根治孩子们人格、品性上的缺陷的效用呢?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像一把手术刀,哪里有腐肉、那里有毒瘤上来就是一刀,然后就开始夸耀自己手术的多么高明,吹嘘自己多么有力度,却从来也不去寻找出现腐肉、毒瘤的原因。如此看来,德育工作就成了面子工程和大话工程。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很惭愧,这些日子其实我就是这么干的。

        我们现在好多人喜欢说大话,我们的经济发展喜欢说大话,我们的教育也喜欢说大话,最后我们的未来也喜欢上了说大话。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不去关注事物发展的细节,缺少了发展中的点滴积累,那我们说的大话不就是空话、假话吗?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里除了升学教育实打实的来之外,其他的大多数都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相反,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孩子们内心发展和人生成长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支撑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内在脊梁。

        说的严重一点,我们引以为傲的应试教育正在摧毁我们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基石。我们的应试教育只看见了眼前的物质需要和利益,却忽视了一个民族发展和强大的最主要的因素——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普通的人们眼中只看到物质,这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教育者,就应该看到物质以外的更重要的东西,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教会人们如何攫取世界中的物质资料,更重要的是教会人们怎样合理的社会化、怎样完善人类应该具有的德行和品质(即社会性的问题)。

        事实证明,接受社会规范程度越高的民族,能力越强,素质越高,越能够掌握更多的世界上的物质资料(或者说能够生活的更高雅、更舒服)。我们的教育除了教授知识外,更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尊重、文明、博爱、友善、信任等一些最为基本的内在人性成长的元素,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舍本逐末。

        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要塑造人的心灵。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者。从世界历史上来看,凡是重视教育的国家都强大了,凡是重视德行的民族都兴盛了。我想如果我们的民族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输给别人的话,那我们肯定就输在教育上,输在这个缺乏关注德行细节的教育上。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的思想又回来了。庆幸之余又捏了一把汗,还好,我没有被同化,我依然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我依然是一个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者。或许,有一天,我真的会成为教育家。

        夜又深了,一会儿要回家了,就此搁笔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