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西一中李展飞——《教师节前忆恩师》

 莱西一中 2021-01-21

浓情九月,恩师难忘

Teachers' Day

      我在小学五年级之前,是从来不写作业的。

      仗着一点小聪明,成绩基本上还是稳定在前三名里。老师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刻意地去管我。这也让我在那四年里把糊弄老师的戏码的演得淋漓尽致。最经典的大概就是四年级的时候,因为语文老师是我表妹的爷爷,老眼已经昏花,脾气也很是不错,一次让我起来念作文,然而我并没写,急中生智,对着一张白纸“出口成章”,最后还博得了老人家表扬“写得不错”。虽然当时紧张出一身冷汗,但是依然让我在多年后洋洋得意。

       然而到了五年级,我开始写作业了。

      不是我愿意写,而是不敢不写。因为碰到了徐咏梅老师。

      我一直觉得徐老师是我求学生涯里的第一位贵人。

      徐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作业中的错误是不用多少的,只要错了超过4个字,那就重写吧。卷面的整齐自然也不在话下,草草了事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下,确实让我们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初中入学不久,老师们就惊奇地发现,级部里写字比较好的那几个学生,都来自同一所小学的同一个班级。

      回一中当老师后,曾经发生过一次有意思的小插曲。我在门卫处的小黑板上写一次公开课的指示牌,有一位门卫大叔在我背后从头看到了最后,看完了对我说:“哎呀老师,你这字写得真好,笔顺竟然一笔都不错。”

      我哈哈一笑,没说话。其实我内心想说的是“大叔你也不得了,竟然能看出一个语文老师的笔顺对不对来”。

      虽然是这个小插曲挺有意思,然而我却从这件事上依然真心感谢当年的老师的严格要求。

     我在初中遇到的第一位贵人,是李建波老师,我的第一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在遇到他之前,我对数学的兴趣是远大于语文的,对作文也是没有什么太大兴趣的。初中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的老师》,我在脑子里搜刮了以前看过的几篇作文,临时加工了一下安在我的一位老师身上,凑成了一篇。

       没想到这一篇作文竟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读了一遍,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于是第二篇的《绿叶赞》,我便挖空了心思要拔得头筹,果然,又是范文,随后便有了第三篇、第四篇……以至后来整个级部都知道我写作文好。

       现在想来,我能坚持写作,与当年老师的表扬和引导,实在是分不开。

      而李老师写的一手好字,也是直接影响到了我,让我在一段时间内,苦练书法,其实我现在的字体与李老师的依然是有几分相仿的。

      我在初中遇到的第二位贵人,是杨兆辉老师。

      在我初中最困难最声名狼藉的时候,是杨老师对我不离不弃,没有对我有任何偏见,一直关心着我、帮助着我,这份恩情,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初三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对我各种打击,而我也基本上属于半放弃状态,化学考过19分,英语考过21。在很多老师眼中,当时我已经近乎是一个学渣加败类了。然而杨老师始终没有用有色眼镜看我,那种温和的目光让已经为人师多年的我依然记忆犹新。

       还记得那段时间,我摔伤了胳膊,杨老师利用晚饭的时间过来给我们讲题,给我讲解的一个关于冰山浮力的题目,我现在还记得。我能看出,杨老师对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后来同桌跟我开玩笑说,你要不是摔了胳膊,差一点就成了物理课代表了。古语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一名差生,其实比好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这也是现在为什么我会更关注学困生的原因。

      今晚写到这三位恩师,不仅影响了我的学生时代,也影响了我教育生涯。他们让我知道了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一种爱,对学生的表扬鼓励是一种爱,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更是一种爱。

       这让我能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始终能做一个爱学生的人,一个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人,一个不带有任何歧视眼光去看学生的人。

      每次听宋祖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总让我感慨万分,是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他们,手持教鞭,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后天就是教师节了,写上这样一点文字,纪念我的学生生涯,感恩三位恩师,同时也勉励一下自己,毕竟,我的教学之路还很长。

      教师节快乐!

      送给老师,也送给我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