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教师何时才能告别“孤军奋战”》

 莱西一中 2021-01-21

教师何时才能告别“孤军奋战”

      早晨,我接到了一位年轻教师的求助,这位老师的班里,有一名家长因为琐事无理取闹,现在闹到学校,又扬言要上告到教育局。

      我听完来龙去脉后,直接告诉这位老师,这事你做的对,不用怕他,让他闹去。他到了学校,你就按照我教你的这些话,好好问问他,看他如何应对。

       典型的无理闹三分!

       这不是我今天要写的重点。

       我要写的是,像这位老师这样,出了这样的问题时,这个学校的领导在哪里?

       在关键的时刻,我们的领导有没有替老师“挡”一点什么?或者最起码的,我们有没有给老师一点应对的建议?

      如果有,我想这位老师不可能找到我。

       我之所以用到“挡”字,是想起了张桂梅老师,她的宿舍在整层楼的最外侧,问她为什么要住在这里,她说,住在这里或许可以为学生“挡点什么”。

      挡什么?当然是危险。

      张校长能想到为学生挡点什么,我们的为什么不能为老师们挡点什么?

      题目里,我为什么用到了“孤军奋战”这个词,那是因为,当前在很多地区,我们的老师们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此。

      当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面临的是什么?

       面临的是学生的不理解,一旦稍有差池,面对的则家长的责难,教育局的问责,社会舆论的火上浇油……

      甚至,本该是教师们的娘家人——学校领导,也要临阵反戈,把教师推出去当替罪羊,而一些地区的上级部门,更是热衷于“快刀斩乱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老师处理了再说,只要能把自身责任摘得一干二净,哪管老师冤枉不冤枉。

       这真让人心寒!

      当下的教育,为什么进入了一些困境,仔细推究,其实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非要条分缕析一下,可能三天三夜都写不完。

       我记得有一年,我一位表弟对我“激将”,说你敢写关于辅导班的话题吗?

       我说敢,有什么不敢。

       这事其实依然是诸多力量“合力”的结果。板子不能打到一个人的身上。

       说白了,是各方焦虑的共同结果。对于升学率,对于孩子成才,对于薪酬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很简单的道理,别的地方在加班,你加不加,别的学校在加,你加不加,别的孩子在加,你加不加?

      毕竟,总有人不按套路出牌。这就是我以前讲过的“剧场效应”,一个剧场里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就势必让后面那个人也站起来,最终可能全剧场的人都站起来看电影——即使电影依然是那个电影,坐着也肯定比站着更舒服。

      话说回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先消除那个“焦虑”吧,这个焦虑消除不了,我估计,辅导班这事,还要长久的生存下去,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

        话题又扯远了。

        回到孤军作战上来。

        关于家长应该配合老师这件事,我已经谈得足够多,在太多的文章里谈到,我今天更想谈的是,作为学校和上级部门,我们应该怎样去“力挺”我们的老师。

       我们不妨看看这几个事例:      

       山西太原万柏林第三中学刘同学在数学课堂上玩手机,其班主任褚老师从教室后门进入发现他在课堂上玩手机,将其手机暂扣。因当时已是下班时间,故老师没有做任何处理,更没有打骂,于17点50分离校回家。之后班主任与家长联系,但没有联系上家长。放学后,大概在6点23分钟左右这位刘同学推车与同学离校,并未发现有异常情绪。当晚,孩子在家选择跳楼离世......

      万柏林三中校长杜生奎第一时间给褚老师写公开信公开信,力挺褚老师: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

      万柏林三中校长杜生奎致褚老师的公开信

      褚老师,我们挺你!

      事发48小时后,在一个小县城的小旅馆里,终于见到了带着女儿避难的你:散乱的头发,憔悴的面容,疲惫的神态,无助的泪眼,抱着同行女同事嘤嘤而哭的场景,让我、让同行的上级领导,人人无不动容。习惯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过惯了象牙塔中做学问生活的一个弱女子,面对承受失子之痛而失去理智孩子家长的苛责,面对网络上不了解真相群众铺盖地的责难,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经受怎样的煎熬!很难想象这几十个小时你是如何度过的。

      褚老师,你错了吗?如果真有错,是你十几年当班主任形成的习惯之错!只要有空,你总是会通过教室后门的小窗户对学生实时监控!你错了吗?如果有错,是你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之错!假如你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如没有没收孩子手机的举动,你也就牵扯不进这场风暴!

      其实,你没错,如果说有错,错在我,如果没有我这样一位恶魔校长,没有人给你们无边的压力,也许就没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我在想,我是不是更该感谢你,感谢你这次没像平时一样敬业,如果像平常一样,放学后,把孩子留下再谈谈心,那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从这个角度讲,我更该庆幸没收孩子手机的这次不是我,如果是我,我是否也能像你一样,躲进一个小旅馆,管尔东西南北风!如果是我,我会真能比你更勇敢,真敢挺身而出直面应对?

     褚老师,其实我们不必怕,即便有错,不管是有心之错,还是无心之错,我们是职务行为之错,我们要勇敢承担我们该承担的。我们也不必过度惊恐,我们更要体谅承受失子之痛家长的过度反应,中年丧子,老年失孙,人生最大的不幸,摊在谁身上,谁都无法承受!

      褚老师,我们挺你!从没收课堂上玩游戏孩子手机全过程,到放学后及时与家长沟通的举动,你的行为合规合矩,近乎无可挑剔。

      褚老师,我们挺你!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你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班主任,你是一个本分老实的好职工!褚老师:回来吧,142班的孩子们需要你!万柏林三中需要你!

      褚老师,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但如何教育学困生,如何转化问题学生,如何更好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路还很长,让我们一起努力!

      褚老师,虽然水落未必都能石出,孩子离开学校的4个多小时,究竟还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的原因,能让孩子走向极端,我深信不会永远是一个谜!褚老师:让我们点一盏心灯,一起为逝去的灵魂祈祷吧,希望天堂里的孩子幸福!!

      杜生奎校长对这起事件的态度:不推诿,勇担当,令人敬佩!

      现在,有个别老师,面对问题学生,总有畏难情绪,不敢大胆管,与相关领导的支持不够,“只顾自己的乌纱帽,不管老师的死活”,大有关系。

      面对教育冲突,让老师独自承担舆论风浪的冲击,老师真的很无力,真的很弱势。

      “事发48小时后,在一个小县城的小旅馆里,终于见到了带着女儿避难的你:散乱的头发,憔悴的面容,疲惫的神态,无助的泪眼,抱着同行女同事嘤嘤而哭的场景......”

      以往这种事件发生后,不明真相的人,往往更喜欢把靶子统统指向老师,指向学校。跳楼身亡孩子家长要“兴师问罪”,褚老师无奈只能带着自己的小孩,跑到小县城旅馆避难去了。

     作为班主任,褚老师收取学生手机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如杜校长所说:你的行为合规合矩,近乎无可挑剔。

      可以说,碰到杜校长这样的好校长,是褚老师的幸运,而如果不是呢?

      那就不清楚了。

       我们再看前段时间的中北大学学生作弊被抓跳楼事件中,学校校长是怎么回应的。

      又是一名好校长,铁骨铮铮!

      再看下面这则:    

    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二男生李华(化名),因为英语小测验抄袭,被班主任口头批评,并要求他写出书面检查第二天在班上作检讨。几小时后,该生在自家小区跳楼身亡。于是李华父亲决定“讨说法”,他的“理由”是,学校在教育学生上处理不当,才导致孩子自杀。

      按照以往类似事件的“逻辑”,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接下来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局批评学校“教育方式不当”,并“责成”学校对相关教师做出进一步处理,还会“要求全市广大教师通过这件事汲取教训,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真反思,提高师德水平,改进教育方式”云云。然后这位“当事老师”不但会面临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而且年终考核、评优选先等都将“一票否决”,总之以后的日子会很难过。

      家长之所以会去学校“讨说法”,正是看准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维稳思维”,于是自信满满地“追究”学校的“责任”……

      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剧情,以致老师们纷纷感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当老师了”。

      然而,这次李华父亲从溧阳市教育局得到的回复是:老师没错!

     听到没有?听到没有?——“老师没错!”

      溧阳市教育局认为,学校及老师在教育孩子上并无不妥——班主任要求学生写检查做检讨,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手段,且当事教师的教育行为没有违反上级相关规定,也没有违反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这叫什么,这叫担当!

      我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溧阳这个地方,尽管我不知道它是那个省的地方,它的教育不会差。

      这就如同我到了一所学校,在各个教室门口走几趟,基本就能判断出哪个班级的成绩最好,哪个班级最差,我没有特异功能,但是我能“察微知著”,通过一些细节,就能判断出整体。

     在这种地方,教育环境是好的,教师就有主心骨,成绩自然就不会太差。反之,教师越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个地方的教育就必定好不了。

       所以说,知识和技能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社会角色、具备怎样的素质才是根本。倘若教师畏首畏尾,对不配合教学、扰乱课堂秩序、暴力欺凌他人的行为一味含糊应付,任这些学生目无法纪,才是对他们和其他无辜者的伤害。避免对孩子一味溺爱与纵容,对教师合理的批评教育、严格要求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孩子心存敬畏、明确底线,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厚爱。

      同时,有关部门需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既对学校和教师正当的教学工作进行保护,也要确保学校和教师严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坚决杜绝讽刺、殴打学生等恶意行为发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而让正面激励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为青少年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被誉为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然而今天,“教师难当”却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放纵对下一代的成长绝非幸事,只有让教师放下思想包袱,敢于严格要求,才是教育的幸事,才是真正的对我们下一代的负责。

      这里,既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我们的学校和上级管理部门乃至社会舆论的同心同力、相向而向。

      只有教师不再“孤军奋战”,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希望。

      但愿如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