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乐业天坑群的面纱

 涛儿—taoer 2021-01-22

  4月8日至16日,一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美国洞穴基金会、英国牛津大学洞穴俱乐部等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对广西乐业县天坑群进行了考察,并有大量惊人的发现。

  天坑博物馆

  天坑,学名叫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形。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它形成于6500万年前,由20多个天坑组成,最深的600多米,浅的也有200多米,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和溶洞景观,被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同时,千万年以来这里形成了一种现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原始群落天然小气候,生存并形成了活的生物化石、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链和生物群,具有极高的科考、探险价值。

  专家揭示天坑群成因

  经科考分析,有关专家认为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是乐业天坑形成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天坑的形成必须有3个必要条件:碳酸盐岩、地下河和地壳震荡作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乐业有大片石灰岩,年平均降水量近1400毫米。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后,沿着岩石的裂隙渗入地下,由于石灰岩具有溶于水的特性,地下水夹杂着溶解的石灰岩质,一路溶蚀四壁,并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了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洞顶在重力和地壳震荡的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塌陷,形成喀斯特漏斗。在地表与地下长期的喀斯特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

  广西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地区,各地气候相差也不大,为什么仅乐业形成众多的天坑?对此专家推断,这与乐业县特殊的地质构造有关。据地质资料表明,乐业县的地层呈“S”形旋扭构造,天坑分布的地区正处于旋扭构造的中部。这个地区在地壳震荡时发生的张力最大,形成拉张裂隙,把岩石切成纵向的块状结构,在水蚀的作用下,裂隙部位不断发生垮塌,形成天坑。这一推断解释了与乐业邻近的具有同样地质条件的凌云、田阳、西林等县没有出现天坑的原因。

  科考队获得重大收获

  罗妹洞里发现了全国最大的“莲花盆”(一种因静态水流环境形成的独特岩溶地貌,因形状酷似舒展于水面的睡莲或空中飘浮的云朵而得名)和数量众多的“穴珠”(岩溶地貌中的碳酸钙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着附在某一内核上形成的石珠子,其成因与珍珠相似);天坑群周边发现了巨大的海洋动物化石群,经证实是古生代二叠纪时期的腔肠类动物化石群,这说明2.5亿年前华南曾是一片海洋;乐业大槽天坑底部洞穴中发现全国最大的地宫,地宫长300米,宽200米,高约200米;大石围天坑是世界第二大天坑,是世界上惟一的集地下原始森林、珍稀动物、独特溶洞和地下河流于一体的坚井,还处于旺盛的活动期,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远古时期生物活标本,是一个存在了几千万年、与世隔绝的古生物群落。 (来源于2001年4月30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农月枫 黄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