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搭好戏开锣 即将遍地开花的争祭黄帝背后能有多少诚意?

 清样文一刀 2021-01-22

刘敏/《调查清样》:2016年2月25日,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面向全球正式发布黄帝陵标识,发布内容称该标识是“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主视觉”。从2006年起,全国多地为祭祖而产生的明争暗斗几乎每年上演,而今年的争霸战看情形已经提前打响。据《调查清样》观察,在祭祖活动中,目前主要有陕西黄帝陵、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河南荆山黄帝陵、甘肃正宁县黄帝陵以及山东、河北等地都在开展,有的地方以黄帝出生地为名义,有的地方以黄帝建都地为名义,有的地方以黄帝巡守地为名义,有的地方以黄帝安葬地为名义,甚至有的地方以黄帝元妃嫘祖故里为名义,遍设祭坛,各行其是,重复祭祀,以至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教授对于这种全国争祭黄帝的混乱用“无故乱纲、不庄不谐、失敬失诚”来形容。

而在争祭黄帝的混战中,尤以陕西黄帝陵与河南新郑皇帝故里展开的正统地位争夺比较激烈。河南新郑以黄帝出生和建都所在地名义,从1992年起开始举办炎黄文化旅游节和拜祖活动,到2006年,拜祖活动升格为拜祖大典,主办单位也升格为河南省政协,由郑州市和新郑市承办,2007年,河南首次邀请到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参加黄帝拜祖大典,2009年,对此心理颇不平衡的陕西也邀请到连战参加公祭黄帝陵活动,而当年河南则请来了宋楚瑜。2015年,两地的暗斗上升至明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当时建议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并称“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家公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位于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这一建议在媒体发表后,曾多年从事历史研究的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随即刊发文章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从前的所谓“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相关争论曾持续不休。

不仅仅是祭拜黄帝之争,近年来,各种认祖归宗、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愈演愈烈。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了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同一个诸葛亮,山东临沂祭,湖北襄樊祭,陕西汉中祭,诞辰祭、逝世祭、出山祭,祭祀活动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出现了“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甚至连盘古、西王母、孙悟空也都被抬了出来。

事实上,所有的这些所谓文化活动背后都有着明显的借认祖归宗来招商引资的动机,因而才会争执激烈。比如河南每年在“拜祖大典”期间都会举办中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原文化周、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等。而陕西祭祖也从2003年开始,通过征选“民间主祭人”来筹资,要想成为“民间主祭人”,必须为整修黄帝陵捐助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因而大多是企业家担任,2004年上海复星公司董事长郭广昌成为首位“民间主祭人”,之后民间主祭人变更为年度主祭人,上海宝钢、神华集团负责人等都曾担任过“年度主祭人”。近几年陕西也将祭祖活动与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相关联。

调查清样(ID:diaochaqingyang)爆料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