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课堂,有点“鬼”

 江湖一刀 2021-01-22

魅力课堂,有点“鬼”

1
魅字有“鬼”,但魅力与鬼无关,甚至与大多非生命的物体、现象无关。字典里说,这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主要用于人——微笑、声音、眼神、身体、性格、思想、学养、气质、风度……喜悦,忧伤,激情,愤怒,欢笑,哭泣……希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一根丝线,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按这样的说法,魅力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2
不过,魅力的存在与否,就像爱与幸福,不能自我标榜和吹嘘,而依凭他人的知觉与感受,常陷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境地。魅力既无法考量,也无法测估、评定:某个人的魅力,对张三可能惊心动魄,难以抵挡,对李四却可能无足轻重,不值一哂。同时,魅力虽不可思议也无可理喻,但奇怪的是,真有魅力的人,似乎总是头顶光环,无论在怎样庞杂的背景里,或纷乱的群体中,都会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闪闪发光”。

3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校园永远的话题。教育的所有困惑和弊端,最终都能在课堂里找到症结;教育的任何改革和探索,最终也都会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好课、优质课、高效课、魅力课、绿色生态课……教育人对美好课堂的向往与追求,从来不曾停止,永远也不会停止。从《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到叶澜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从朱永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的课堂,到肖川“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的课堂,莫不是对美好课堂的探究和追寻。

4
曾经写过《课堂的堂》,想探究“课堂的堂,究竟是怎样的堂?或者说,课堂的堂,到底有什么名堂?”一万多字的篇幅,建基于这样的理解:“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场所。”不过,那些文字,如我一贯的风格,零碎,闪烁,跳跃,感性现象多,理性思考少,片断场景多,系统归整少。我只想叙述、描摹、呈现,让人跟我一起,在具象中去感知和揣摩,在现场中去寻思和体会:好的课堂应是怎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我似乎不曾用魅力二字——魅字的“鬼气”,让我本能地抵触和拒绝。就像对某些大而无当的概念,总是避之唯恐不及。

5
我说得更多的是:美好课堂。或者说:好课。就像好人——简单的语词,饱含最本质、朴素的意味。我的标准也非常简单:能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学到有益、有用、有趣的东西,就是好课。而只要能达成这一目标,不管是“满堂灌”,还是“满堂问”,或者“满堂动”、“满堂疯”,都是好的——课堂是学生的练功房,而非教师的表演场。因此,是不是好课,得失的多少,收益的大小,学生才有发言权。就像厨师做的菜,经理说了不算,老板说了不算,只有顾客在品尝后,给出的评论和结论,才算。如同那个广告所说的:“不看广告,看疗效”。

6
魅力课堂,显然是说,那课堂有魅力,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的乐趣和魅力,能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通过发现、感悟和创造,展现生命潜能,当然,还需要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达成学习目标。可惜的是,现在的课堂,充斥着太多无效或低效的行为,甚至“反教学”的行为:教师多半是“传统下的独白”,学生则往往“非暴力不合作”。因此,“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拼命,学生在台下养病。”原本有益有趣的学习,变成了苦不堪言的枯燥乏味——我们的课堂,究竟怎么了?

7
我有幸置身美好的课堂。读高中时,遇到一生中最好的语文老师。他的课,灵活,随意,听来始终不觉枯燥。他不太看重教材和固定的教法,而喜欢创新。有时在课堂上给我们搞“小说联播”。文学作品能够以其纯粹的力量,引人在精神和灵魂上向善、向真、向美,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而大学时的一位文学史先生,讲课时很难打开讲义或课本。每站上讲台,便望定教室后面某处天花板,开口便如悬河,汩汩滔滔,洋洋洒洒,上下几千年的风雨岁月,便赫赫然、栩栩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耳底。又仿佛水泻平地,渲浸着一股夺魂摄魄的气势——事隔多年,回想起他的课,课堂里的气息和气韵,仍让人痴醉迷离。

8
尽管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课,一种浸润,一种灌泄,一种和风细雨,一种疾风骤雨,但无论哪种,以现在的感受看,仍让人心驰神往——因为那课堂里,充盈着人的元气,充盈着师生丰沛的精神交往。或者说,在那课堂里,有生命的呼吸在,有精神的律动在,有灵魂的气韵在。氤氲,或绕缠。在那样的课堂里,被神秘的声音召唤,被“伟大的事物”吸引,无论师生,都忘我、全情,只有对知识的热爱、激情,对自己的期许、鼓励。他们互相寻找,发现,彼此给对方以甜蜜的犒赏和享受——那样的课堂,是师生共有的生命家园:那么湿润,那么温暖。

9
多样的手段、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这些都可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但是说到底,既然“魅力”常用于人,课堂魅力的关键和核心,便应当是教师——魅力课堂,唯有有魅力的教师方能营造、构建。怎样的教师有魅力?童心,耐心,真诚,激情,个性,睿智,幽默,正确的理念,深厚的底蕴,开阔的视野,娴熟的技能,高尚的人格——教师的思想、情感、文化、教法、个性,是课堂魅力的核心元素。

10
当然,也还有: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喜欢、热爱、尊重和敬畏——教师自己都不喜欢、热爱所教学科,如何能让学生喜欢、热爱?教师自己都不尊重、敬畏所教学科,如何能让学生尊重并敬畏?没有喜欢、热爱、尊重与敬畏,学生怎么可能真正学好所教学科?优秀的教师,总是与他所教的学科融为一体,仿佛他就是学科本身。优秀的教师,至少在学生面前,应当成为所教学科的形象代言人。如薛瑞萍所说:“站上讲台,我就是语文!”

11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帕克·帕尔默说。我的理解: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和学生的精神与灵魂的相遇——在美好课堂里,教师所教的不是他所懂的,而是他所有的;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他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或者说,他所教的,再不是干瘪、枯燥的知识,而就是他自己:他的情感,灵魂,思想,他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以至于学生日后所回忆和记念的,不是他所讲的内容,而是他这个人本身。如鲁迅记念章太炎所说:“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12
美好的课堂,应该是常态的:自然,朴实,不做假,不作秀,不牵强附会,也不刻意雕饰。应该是原生态的:真实、紧张,充满变化和意外,充满激情和温度,而不是一切都事先预设,把学生可能有的思想、情感都装在挖好的坑里,只等着学生往里跳。我曾说过:“每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在讲台上,都不免觉得孤单、迷惘,甚至莫名地担心、焦灼,因为他不知道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一个在课堂上过于清醒超脱,过于成竹在胸的教师,可能是不负责,或不称职的教师,是不优秀的教师。”

13
美好的课堂,应当是自然的,湿润的,具有适宜种子萌芽的温度,适宜生命生长的温度。我曾说过:“好的课堂,正如人的体温,正常的应该就是37度左右;离这数据太远,无论低温还是高烧,都可能是有病的!”写下这句话,我想起孔子在杏坛讲学的情形。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想象着孔子听着弟子们“各言其志”时,他或“哂”或“叹”,或“惜”或“与”的神情,那么随意,亲切,那么赞赏和向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场景,那么由衷地颌首点头,“喟然叹曰”——莫名觉得,在他的课堂里,有丰沛的气韵,适合思想生成的湿度,适合灵魂呼吸的温度。

14
美好的课堂,还应当是具有广度、深度、高度和厚度的——我始终坚信: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此外,我还想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照搬教案,二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生命。

15

美好的课堂,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洋溢人文情怀的课堂、闪耀智慧灵光的课堂、丰沛成长气息的课堂——说到底,魅力课堂,就是情感和智慧有机交融、生命与灵魂密切呼应的“情智”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的所有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此产生更多、更新、更有创造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没有思想的桎梏和约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有的是自由、直率、坦诚、和谐和幽默;在这样的课堂中,微笑是灿烂的阳光,笑脸是永不凋谢的花朵——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的期待,共有的天堂。

16
现在,我更愿写下这样的梦呓,或期许——美好的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的,充满激励、赏识和尊重;美好的课堂,应该能让师生真正放开手脚,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美好的课堂,应该有师生的精神交流和灵魂碰撞,并在交流和碰撞中唤醒各自的潜能;美好的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和生命的火把,能让他们始终对世界怀抱好奇;美好的课堂,应是老师认真经营的苗圃,每一个幼小、微弱的思维,都值得呵护,尤其那些细微的环节,那些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学生的思维火光……

17
或者,用我喜欢的别人的说法:“全情投入,忘乎所以。美妙的、值得期待的课堂。”这是张文质的。“圆形的。是两颗水相遇后的圆形。是水波的微漾。”依然是张文质的。如果这太抽象,也还有具体的:“我魂牵梦绕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这是孙双金的。“课堂应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成长的,幸福的!”这,还是孙双金的——那个“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孙双金。

18
这些,或许都过于完美、理想、梦幻。但它理应成为我们的期望和追求。教育朝向未来,教育,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我愿意坚信,从课堂开始,从讲台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生活与生命,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与世界。我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后的乌托邦——因为是‘最后’,所以更为必要,珍贵,更值得我们坚持。”美好的课堂,或者正如美妙的天堂,都值得我们追求。
不关注


就捣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