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不是为老不尊,看看孔子怎么说?

 四地闲夫 2021-01-22

“老而不死谓之贼”,如果望文生义,字面理解就是人老还没死,可以称之为老贼。这就比较尖酸刻薄了。

显然,这与这句话本来要表达的意思相悖。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实际上,“老而不死谓之贼”是在流传中演变出来的。它的原话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如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夷俟就是屁股垫在双脚上而两膝着地,有点跪的感觉,也有点“蹲”的意思。在古代,如果一个人“夷俟”,就是失礼、不恭敬的样子。

这句话的是说,原壤“坐着”等孔子。孔子看到后,便骂开了“年幼的时候,你不谦逊尊重师长,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完,就用拐杖或手杖敲打他的小腿,示意让他端正姿势。

原壤是孔子的老相识,岁数比较大了,但不重礼仪,惹得孔子很不高兴,这才有了一顿数落。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原壤就如同一个贼,在偷取自己的人生。通过这段话,我们还得知原壤这个人不重礼原来是“老毛病”。

《礼记·檀弓下》有载: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原壤的母亲死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材,原壤却高歌抒怀起来,与周围的氛围很不协调。孔子选择无视,直接走开了。

原壤这个人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有关的他的只有这两个典故,而且都与礼有关。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并非单单排泄情绪,其实是专门指原壤这个人的。

这句话的意思仅此而已。作为圣人,孔子发飙的时候并不多,所以这一次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其中“老而不死是为贼”则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发泄情绪的口头禅。

后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问题,这句话又被不断演绎,就成了“老而不朽谓之圣,老而不死谓之贼”。规劝人们在年轻时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整体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

不过,有的人很容易与为老不尊联系起来,将这句话理解为,这么大岁数了,还在胡乱折腾,这就是害人虫吗?这就有失偏颇了,也背离了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