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康熙年间,为何会发生九子夺嫡,太子胤礽是烂泥扶不上墙吗?

 随手谈诗 2021-01-22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影视剧《雍正王朝》以及《康熙王朝》中,对太子胤礽的刻画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形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你知道,胤礽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乃至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彼时,清朝刚刚入关,经历了顺治、康熙两朝,不过短短几十年,一个新生王朝就出现个烂泥太子,这个王朝是要多烂啊,又不是晋朝。

历史上胤礽为什么会被废,无非是皇帝与储君之间,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点直到乾隆朝才解决,但之后封建王朝也走向了没落;第二是其他皇子的的野心。至于胤被影视剧污名化,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二是要用胤礽的烂,来体现出主角的贤明。

胤礽其人

前面说了,康熙时期,满清刚刚入关,这时候,国家体系还处于从满洲贵族体系向官君主集权转型的过程,说白了,那些贵族没有人是真正忠心于皇帝的,你之所以当皇帝,不过是我们大家一起把你推选出来罢了,你必须给我们无上的利益,否则想让你下台你就得下台。

所以满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顺治,乃至康熙,无一不是走在遏制贵族、拉拢汉臣的道路上,比如顺治帝亲政后,反手就把多尔衮一系给办了。

而历史上,凡是皇权被贵族牵制,立储这件事,到最后没有一例不悲剧的,特别是南北朝那些乱七八糟的宫廷斗争,皇帝说杀就杀,更别说什么太子储君了。

康熙立储,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太子胤礽,从小就对这些事情耳濡目染,所以从君王的教育角度来说,胤礽是合格的,康熙曾经评价胤礽就对他的能力进行了肯定

“胤礽仪表、学问、才技俱有可观。”

这是胤礽第一次被废后的评价。

“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是第二次被废后的评价。

可见,康熙从始至终,对胤礽这个孩子,至少在能力方面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这基本上算是一个理想型的接班人了,可为什么胤礽会被废呢?原因前面说了,一是皇帝与储君的天然矛盾;二是其他来自其他皇子的野心。

皇帝与储君

在古代,皇帝不好当,特别是长寿皇帝,更不好当。汉武帝与太子刘据,梁武帝与太子萧纲,唐玄宗与太子李亨……这都是历史上较为长寿的皇帝,没有一个处理好了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关系看起来不错,但朱标没熬过他爹,先死了,最后也留下了烂摊子。

长寿皇帝不好当,太子当久了更难,太子是一国储君,不出意外是未来的权力中心,而皇帝是现在的权力中心,臣子忙着站队,向着老皇帝还是赌未来,这是一个问题,康熙算是一个明君,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层。

“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过者。太子为国本,朕岂不知,立非其人,关系匪轻。”

这是来自康熙的担忧,说得非常明白,太子年纪尚小时,不用担心,可太子长大后,就难免左右群小结党营私,太子是一国之本,如果在这件事上出了问题,干系就太大了。

这是每一个长寿皇帝都会面临问题,年老体衰,精力大不如前,对局面的掌控有心无力,这就容易形成新老两个权力中心,老皇帝肯定不能接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耍权谋。

其他皇子的野心

康熙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在他的管理下,还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立储悲剧:九子夺嫡。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也不过是三个皇子之间的斗争,到康熙这里,九个儿子,各个不让人省心,不顾亲情,相互攻击。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太子,先把太子扳倒,其他人才有机会。

你老皇帝一天不死,太子就一天不得安心,因为其他兄弟都有机会在最后时刻翻盘,又会分出两个派系,拥护太子和反对太子,太子胤礽一个人要面对一群兄弟的攻击,你防守再天衣无缝,也难免露出破绽,何况人言可畏,天天有人说你坏话,老皇帝就相信了。

而胤礽也不是一个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人,虽然在能力上得到过康熙的肯定,但是在人品上,却经常惹得康熙破口大骂,也直接导致他被废:

“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对于古人来说,特别是对于贵族来说,暴戾淫乱、肆恶虐众,皇帝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这就不可饶恕了,不法祖德是不遵守祖宗法度,不遵朕训,不仅是不听话,还是不孝顺。

这一段人品上的污点,加上皇权与储君之间天然的矛盾,再加上其他皇子的持续输出,胤礽就这样被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