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PA会计太简单了!10分钟就能看懂长期股权投资!

 北方的白桦林 2021-01-22

作者:向艳

本文为趣味学会计的最后一部分,讲解的知识点主要为用长期股权投资知识点来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日常事项。趣味学会计包括会计八章内容,看完后,相信大家对会计有一个新的学习想法。

现在PDF版本也来了,扫码关注公众号【BT学院CPA】,回复关键词“趣味会计”即可免费获得趣味学会计PDF版本!

长期股权投资

一、股权投资与计量属性的总结

【解释说明】

(一)什么是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

以B公司合并C公司为例说明

1、非同一控制,说明B和C不具有关联方关系(不是一家人),不具有相同的最终控制方(没有共同的家长),属于正常的市场交易,以公允价值作为交易基础。

2、同一控制,说明B和C具有关联方关系(本来就是一家人),具有相同的最终控制方(是同一个妈),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相当于资产从左手倒腾到右手,不改变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什么是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就是计量的标准或者尺子,标准变动,账面跟着变动。

1、公允价值

简单说,就是盯着对方股价,股价变了,就要跟着调账。

比如,年初买了1股腾讯股票,每股价格300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就是300元(1×300)。期末,股价涨到每股400元,那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也要调增100元(400-300),保持与公允价值一致。

2、权益法

简单说,就是盯着对方的净资产,净资产变了,就要跟着调整。

比如,年初花了1000亿,买了20%的腾讯公司股票,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核算。

那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就是1000亿。期末,腾讯实现净利润100亿,也就是净资产增加了100亿,那长期股权投资也要调增20亿(100×20%)。

当然,导致净资产变动的情形,除了有实现净利润,还有发生净亏损、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其他权益变动等。但要注意的是,类似发放股票股利(即未分配利润转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等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内部重分类事项,并不会导致净资产发生变动,所以不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成本法

简单说,就是盯着历史成本,由于历史成本不容更改,所以,不管对方的股价、净资产怎么变化,我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是躺着不动。

比如,年初花了5000亿,买了80%的腾讯公司股票,能够对其进行控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并采用成本法核算。那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就是5000亿,以后不管腾讯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都不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只有一种情况需要调整账面价值,那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发生了减值,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4、权益结合法

核心:同一体系,账面价值不变。

举例说明:假设BT学院有2家全资子公司B和C,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现在B公司从BT学院取得C公司60%的股权。假设C公司在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是200万元;作为合并对价,B公司给BT学院支付一项账面价值为100万元的固定资产。

B公司的的账务处理为:

方向

科目

金额

说明

长期股权投资

120(200×60%)

即:C公司在BT学院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份额

C公司在企业集团中原来值多少钱,现在还是值多少钱。

(即同一体系,账面价值不变)

固定资产清理

100

即:B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结转,不产生资产处置的损益

(即同一体系,账面价值不变)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100-20)

上述两项的差额,倒挤出来

(1)B付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取得长投的账面价值:B从BT学院获得了净资产,即BT学院作为股东对子公司B进行注资,因此要增加B的资本公积

(2)B付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取得长投的账面价值:BT学院从B获得了净资产,相当于BT学院作为股东从子公司B抽回了出资,因此要减少B的资本公积。

(三)为什么对子公司用成本法,对联营企业或者合营企业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以欢乐颂樊胜美的母亲(简称樊母)来比喻

樊母对儿子和女儿的态度明显亲疏有别,很像母公司对子公司、联营企业的态度。

对儿子(子公司),能够控制(在一个屋住),财产不分彼此,所以不管儿子(子公司)赚不赚钱,都不离不弃,不在乎他赚钱还是亏钱,都不用做账。

对女儿(联营(姻)企业),不能够控制(不在一个屋住),只能够重大影响(可以发号施令),指望着通过她来赚钱,所以时刻惦记着她有没有赚钱,她赚钱了,那就立即主张和登记自己享有的份额。

二、权益法

做题步骤:按照六步法:即1+5来做账务处理,一定要背下来分录

理解核心:权益法,就是盯着对方权益(即净资产),净资产发生变动,我就跟着调整长投,确保长投账面价值与享有对方净资产份额的同步。简单说,就是他赚钱了,我就赚钱了;他亏钱了,我就亏钱了...这有点像复读机,或者镜像原理。

通俗解释:用手机连接蓝牙音箱唱歌

第1步:配对,建立连接,如果音量小,就要调大。(权益法第1步:比较初始成本与净资产份额,成本小,就要调增到与净资产份额相同,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第2-6步:开始放歌,手机唱什么,音箱就同步唱什么。一共5首歌,分为两类。

金钱之歌:3首,赚钱、亏钱、分钱,即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发生净亏损,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会导致其净资产变化,投资方要相应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对方赚钱,我就赚钱,但对方分红视为投资的收回)

权力(益)之歌:2首,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即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或者其他权益变动时,会导致其净资产变动,投资方要同步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权益的变动。

总结:损益对损益,权益对权益

三、权益法的难点,对净利润的2个调整

1、取得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减去已实现

核心原理:利润=收入-成本。进货贵了,利润就少了。

举例说明:买股权,本质是买对方净资产,通过对方赚钱来赚钱。但是,作为投资方,你买对方净资产的成本与他自己登记的账面金额往往不同,因为对方卖给你肯定是要按照当时的公允价值,由此导致双方核算利润时成本的口径不一样。

比如,2018年1月1日,A公司取得B公司20%的股权,支付价款为300万。B公司只有一个资产,一批存货口罩,原价是1000万元,未发生减值,当日公允价值为1500万。期末B公司把这批存货以2000万元的价格卖掉。假设不考虑其他费用和所得税等因素。

按B公司成本计算的账面净利润=收入-成本=2000-1000=1000(万元)

按A公司成本计算的调整后净利润=收入-成本=2000-(1000+500)=500(万元)

两者净利润的差异=-增加的成本=-评估增值

如果期末该批存货只销售了60%呢?那增加的成本=评估增值×已出售比例,因为只有已出售的存货才会影响成本。

2、取得投资后:发生内部交易,要减去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原理:内部交易,虚增利润,要减去未实现的部分。

取得投资后,A和B就属于关联方,就是一家人,彼此出售资产属于资产从左手倒腾到右手,如果这个资产没有对外出售,就不应该增加利润,所以要把这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进行抵消。

举例说明:2018年1月1日,A公司取得B公司20%的股权。B公司当日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公允价值。2018年6月30日,B向A出售一批商品,价格为100万元,成本为60万元。期末,A该批存货全部没有对外出售。2018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费用和所得税等因素。

B向A出售商品,增加利润40万元(100-60),由于该批商品未对外出售,所以这40万元的净利润属于内部交易虚增的损益,应该从账面净利润200万元中减掉。因此,调整后净利润=200-(100-60)=160万元。

但是,如果年末A公司把这批存货对外出售了60%,那就有60%的内部交易损益已经实现,只需要把未实现的部分减去。

即:调整后净利润=200-(100-60)×60%=176(万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相当于是先把内部交易损益全部减去,然后再以后实现时再加回来。即:调整后净利润=200-(100-60)+(100-60)×40%=176(万元)。

如果内部销售的资产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呢?也要减去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通过折旧或者摊销来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相当于是先把内部交易损益全部减去,然后再以后实现时再加回来。

即: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内部销售损益+已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

其中,内部销售损益=资产评估增值=价格-成本

已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是当期已经折旧或者摊销的损益,=资产评估增值/剩下使用年限

四、长投的转换

(一)基本规律

跨界利润+画图处理+资产转换原理

规律:个别报表看科目,合并报表看控制。

个别报表:科目改变,发生跨界,视同出售,先卖后买;否则,按账面价值结转

合并报表:控制改变,发生快捷,视同出售,先卖后买;否则,按账面价值结转

(二)最大难点:成本法转权益法

要对剩下股权进行追溯调整,就是假设这部分股权从一开始就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即推掉之前的成本法核算结果,重新按照权益法核算,但涉及跨期损益的,由于已经结转到留存收益,所以要用留存收益代替损益类科目。

分析过程:调整分录=应有分录-已有分录,也就是把已有分录全部推倒,按照权益法重新核算。思路按照权益法六步法来进行。

归纳总结:

(1)以前年度3个损益类的调整,可以总结为: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的金额=以前年度累计实现净利润-累计净亏损-累计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投资收益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代替。

(2)2个权益类调整:由于以前年度和本期会计分录不涉及损益类科目,所以直接合并一起写

交易事项

调整分录(剩下的)

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

1调取得时初始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以前年度累计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前年度实现净利润-净亏损-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贷:投资收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本期(处置期初-处置日)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如果发生亏损,作相反的分录

4本期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6累计其他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名师简介

向艳

2016年CPA全国第一名(478.25)2017年税务师全国第二名2015年司考400+
 
BT学院《21天突破注会》系列教材撰稿人,多年财会教学经验。
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应试技巧高超。所带中级学员过关率超过90%
 
学员听课实感 :

在备考路上,幸好有了向艳老师的陪伴,极度耐心细致的教学,传授高效的学神备考方法,备考路上不断的给我加油打气,最终让我顺利通过了中级三门考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