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宁 程默  先生坐在一块巨石上,神情肃穆地眺望着前方。右手持一册书,左腿跷右腿地沉思默想着。这是先生一生的姿态,也是先生为自己定型的足以穿越沉闷而饱吸风雨雷电岁月的一个从容缩影。在古徽州,在新黄山,时光已淡化了许多人文擦痕,但他们骄人的业绩包括所对应的身影依然清晰明朗。划开时代的沟壑,三个半世纪如过眼烟云,我所看见的先生,他仿铜质地的眼睛没有闭上,先生的长袍覆着先生清癯的肉身,布鞋也挂在他的脚上。我读不懂先生手中的书籍,但我有理由相信,书籍承载了先生的心跳、体温、呼吸、脉动的频率,甚至还有汉语言的呐喊。 先生字东原,生于公元1723年,据说10岁才能说话,晚慧犹如阎百诗。18-20岁随父亲贩布,养成了观察社会、自由思考的习惯。在商人的运筹计算中,又锻炼了逻辑思维。先生33岁离家出游,40岁中举人,51岁被受特召入翰林院四库全书馆任纂修官;53岁赐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病逝于北京。先生是清朝著名思想家、经学家和哲学家。一生研究领域甚广,著作丰硕,尤在哲学、朴学上卓有成就,是“乾嘉学派”皖派中的代表人物。先生不仅以其如炬的思想启迪后人,而且以其建造珠塘坝,制服山洪,造福乡里的行动泽被后代。二百多年之前的那段漫长岁月里,位于屯溪华山岭和杨梅山之间的珠塘,每到梅雨季节,便山洪暴发,不仅冲毁沿途农田水稻,而且水淹屯溪,百姓叫苦连天。当时,人们以为洪水为害是珠塘龟精作怪。正值青年的先生,不信神怪,自告奋勇勘察洪灾现场,提出了防洪抗洪方案。先生和地方有识之士一道集资,在珠塘建筑了一座石坝,高达10米,坝顶长43米,宽22米,蓄水约在百万立方米。塘口用石块造一个塘印(闸门),坝下辟有水沟,直通新安江。平时关闭闸门,以利养殖鱼鸭和灌溉农田。遇到山洪肆虐,当即打开闸门放水,农田不再受涝,屯溪老街也不再被淹。珠塘坝至今仍然保留完好,那里水深幽静,山高坡陡,舟行其中,堪同巴水蜀水,故有“珠塘鸥雨”的胜景。珠塘所在的华山岭,现在已辟为纪念先生的戴震公园,成为游人垂钓、划船和休憩游玩的好场所。 先生的纪念馆坐落在屯溪老街立新巷,是一幢清代民居建筑,称为“摇碧楼”。小巷幽幽,走到立新巷底就是新安江畔的滨江路。这里藏有先生生前所读之经、史、子、集近万册古籍,亦是传播先生思想、发扬先生精神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窗口。馆内有瞻仰厅、藏书楼、阅览室。瞻仰厅安放了一尊先生的塑像,厅前正中悬挂着的“盖代大师”的匾额,出自红学研究人端木蕻良老人的手笔。端木老人十分清楚您这位宿世大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他对您的思想启导了十九世纪的曙光,十分敬服。在多年的红学研究中,端木老人发现先生和曹雪芹都是同一时代思想的先行者,于是,端木老人提出将先生和曹雪芹放在一起进行学术研究的主张。他给纪念馆所题的楹联,便高度推崇了先生不朽的业绩:“大吕东原原借孟学篇疏证;洛钟西应应识红楼梦发微。”大吕、洛钟,是古代神钟的名称,先生与曹雪芹又是清代雍正、乾隆时人,生卒年代相先后,两个伟大人物,《孟子字义疏证》、《红楼梦》两部历史巨著,探究的道理却不谋而合,彼此呼应,如同古代神钟振聋发聩,作用巨大。厅中玻璃柜里,陈列着先生的著作、手稿、乾隆谕旨等珍贵文物。瞻仰厅两侧是藏书室,收藏了先生参与编撰的《四库全书》和各种版本的先生的著作及上万册的经、史、子、集等子籍。休息厅内,摆放着古朴典雅的清代家具,挂有展示先生生平的图画,形象地描绘并再现了先生“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坎坷求索的一生。 同是徽州籍历史名人,先生对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是有自己的思想见地的。程朱理学在中国尤其在徽州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先生是肯定的。需要批判的是理学片面强调理、欲的对立——“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最神圣的口号,谁违背谁就犯下弥天大罪。先生对这一主张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说明“绝人欲”,也就是“绝天理”。先生呼吁“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回归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先生的主张,猛烈抨击了封建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并通过自己的学术建树,建立了一套反对理学、向原始儒学回归的人道哲学。这种思想在当时被认为离经叛道,受到统治阶级和学术名流的激烈反对,连先生的挚友纪晓岚、姚鼐都进行了批驳,但先生的思想特别适合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思想家们观点的形成,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理学,自元代开始即被树为国学、官学,其学术权威与政治权威之高,自不待言。先生居然敢于公开指责,在当时一片崇宋抑汉的呼声中可谓独树一帜,受后世先进人士交口称颂。近代徽州名人胡适认为:“戴震的哲学,从历史上看来,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并在《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一书中给予肯定:这八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三个极重要的人物,每人画出了一个新纪元,一个是朱子(朱熹),一个是王阳明(明代浙江余姚人),一个是戴震。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十八世纪的一个高峰。您的《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著作,被外籍学者译成不同语种的版本,流传于世,您的思想也越过了国界,启发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梁启超曾在《饮冰室文集》中评论:先生之学“体大思精,《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两书,语极简而义极丰,殆于一字一金”。又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评价:东原学术虽有多方面,然是以不朽的全在他的哲学。“东原先生哲学之立脚点真可称两千年一大翻案,其论尊卑顺递一般,实以平等精神作论理学一大革命”…… 再次端详先生的画像,曾经热爱诗歌习作的我,脑海里无端地冒出这样的诗句:“你把自己写进历史/ 写进故乡/ 你在亚洲铜里深藏/ 却又静静显露/
苦难与传奇的辉煌 // 面对理与欲的对抗/ 我一次次反刍/ 你锋利的《原善》/一次次被灼伤/ 被灼伤的日子/ 又一次春暖花开/ 休宁山岗上黄金起伏/
涌向新安江/ 打开又关上 // 你把自己塞进画框/ 挂在故乡/先生 你在我们心里深藏……” 先生,我们来到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和故居,只有深深地膜拜,深深地景仰。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程默,怀宁人。三十年笔耕不辍,因为热爱才写作,因为热爱才坚持。文章散见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二本。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