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孤山】中期社员:潘天寿

 攒菁堂 2021-01-22

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今辟专栏“寻味孤山”, 时间轴以光绪甲辰创社至2003年百年华诞,有重点地介绍西泠人物、收藏、旧事,以此缅怀前辈先贤,表彰懿行美德,激励我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期社员



潘天寿

(1897-1971) 

潘天寿,原名天谨,乳名守权,号迥,学名天授。后改名天寿,亦作阿寿、寿者、古竹园丁寿者、心阿兰若住持寿者、雷婆头峰寿者。此外的名讳还有大颐、颐者,以及懒道人、懒头陀、懒秃、朽居士等。人之上寿为百岁,《礼记》谓之期颐。所以,潘氏的名号中颐字从寿而来。浙江宁海人。

西泠印社中期社员。


潘氏之父名秉璋,字子陶,县庠生,能书,善属文,曾任乡长、县参议员等职。潘氏自幼即入私塾读书。

1910年,入县城读小学,得《芥子园画传》,即自学书画。1915年,县城高小毕业,考入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接受经亨颐、李叔同、夏丏尊等名师指教。在校期间,即参加画会、印社等,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有绝好的起步。1920年,一师毕业,历任宁海、孝丰等高小教员,努力自学。1923年到上海,因为好友诸闻韵(诸乐三之兄)的关系得以拜谒一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吴氏赠以篆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以后,又赠长诗《读潘阿寿山水障子》。1924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26年,与俞寄凡等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所编《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专教授。1944年,在重庆接任国立艺专校长。1957年,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直至1971年逝世。1960年,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后又任浙江美协主席。1981年,文化部批准建立的潘天寿纪念馆,在杭州南山路景云村潘天寿故居揭幕。1984年,作品20件参加文化部举办的“20世纪五大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陈之佛和潘天寿)巡回展”,先后在法、英、美、加等国展出,引起很大震动。1992年,“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吴、齐、潘、黄宾虹)画展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97年,文化部与浙江省政府举办“潘天寿诞辰100周年”大型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邮电部发行了《潘天寿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6枚。在杭州西湖孤山西坡与宁海县潘天寿故居,都建有大型的潘天寿铜像。


潘天寿画 《花光烂漫

西泠印社藏





1944年在国立艺专时,潘天寿曾亲自讲授《治印》。著有《治印丛谈》,约4万字,分述源流、名称、分类、体制、别派、选材、参谱、明篆、布置、着墨、运刀、具款、濡朱、工具余论等,稿中胜义如云。

潘天寿刻 潘天寿印




关于潘天寿的书画,已有卢炘的《潘天寿传》《潘天寿研究》,以及浙江和香港出版的大型书画集《潘天寿》,确属苍劲豪迈,开宗立派。1958年,他曾接受苏联艺术科学院的名誉院士的称号,这在当时是颇为轰动的事。1963年,他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副团长,带队赴日本访问。

潘天寿是个大画家,而对中国的书法也很重视。在他倡议与创办下,浙江美术学院于1963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的书法篆刻科,隶属国画系。作为连锁反应,后来又在1979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的硕士研究生班。整个工作虽由陆维钊具体操办,但潘天寿实有创始之功。

潘天寿书 毛主席诗

西泠印社藏

潘天寿的诗,功力也很深。兹录其《怀缶翁》一首如下:“月明每忆斫桂吴,大布衣朗数茎须。文章有力自折叠,情性弥古侔清癯。老山林外无魏晋,驱蛟龙走耕唐虞。即今人物纷眼底,独往之往谁与俱。”

嘉兴沈茹松,有《怀阿寿先生》一首,今附此为结:“异卉奇花怪石发,纵刀放笔在偏锋。春风湖上遍桃李,仰见峰前郁寿松。”

本文摘录自《西泠印社志稿》、林乾良著《西泠群星》

责任编辑:高佳晨、何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