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杂胸椎管狭窄怎么治?快收下这份诊疗方案吧!

 何东生 2021-01-23

 

扫码观看完整视频

如果不方便观看视频
也可以直接阅读下面文字版的重点内容哦

一、系统简介

01
什么是胸椎管狭窄症?


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骨化、关节突增生肥大、后纵韧带骨化及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胸椎管狭窄,引起一系列脊髓、神经的症状。
02
什么是复杂胸椎管狭窄症?

复杂胸椎管狭窄症是需要多次手术的、需360°减压的、合并脊柱畸形的及涉及翻修的胸椎管狭窄症。
03
远端融合椎的选择

临床特征:

1.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误治、漏诊漏治;40%合并脊髓型颈椎病,10%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2.多种致病因素共存,难以准确确定责任病变/节段。同一节段“前后夹击式”压迫;不同节段“交错式”压迫;多节段狭窄“连续型”或“跳跃型”分布。


症状: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下肢无力、踩棉感、行走困难;

躯干及下肢麻木、胸腹部束带感;

二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突发截瘫。

体征:

胸椎受累节段压痛,伴/不伴放射痛;

感觉平面存在;

80%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

10-20%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症状+胸椎症状,上运动神经元双重损伤。

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


责任节段定位:

1.T10/T11以上通过感觉障碍平面,踝阵挛(+)、髌阵挛(+)、Babinski(+);

2.T11/T12踝阵挛(+)、髌阵挛(-)、Babinski(+);

3.T12/L1踝阵挛(-)、髌阵挛(-)、Babinski(+)。

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另外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责任节段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04
如何治疗复杂性的胸椎管狭窄症?

手术是胸脊髓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有临床症状/体征者,一经诊断,及早手术。

胸椎管狭窄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顺序:

上下压迫均较重先行颈椎减压;胸椎管狭窄症位于上胸椎,则可颈胸椎减压同期进行;下肢症状严重、上肢症状轻微,可先行胸椎减压。

胸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顺序:

没有严重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损害原则上先行胸脊髓减压;下胸椎胸椎管狭窄合并腰椎管狭窄,如条件允许,一期手术解决。

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压迫的方向选择前方或后方减压。

二、分别讲解

01
分期手术--复杂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要点

 

一期手术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孤立型/短节段连续型分布的病变。分期手术适应于诊断明确的长节段连续型分布的病变,呈跳跃分布的多节段病变。

分期手术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椎管压迫因素、受累节段及手术耐受能力综合评估、慎重决策及合理预期。

 


胸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7.5-49.5%,合并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为15%。
02
360°减压--复杂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要点

TTIF对于软性的突出有效,对于硬性的突出及后纵韧带骨化无效。


TTIL(经椎间孔入路胸椎椎间融合术):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后方软组织损伤小,减少融合节段。

胸椎管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

以背侧压迫为主,腹侧压迫轻,单纯后路减压;

以背侧压迫轻,腹侧压迫为主,可行TTIF、侧前方入路减压术、后路经关节突胸椎环形减压术;

背侧及腹侧压迫均较重,可行TTIF、后路经关节突胸椎环形减压术、前后路联合入路胸椎环形减压术。

03
胸椎管狭窄合并脊柱畸形--复杂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要点

合并脊柱畸形的复杂胸椎管狭窄症,根据TSS部位与DS的关系决定治疗方案;

上胸椎合并DS,如无DS症状可行TSS减压,DS采取保守治疗;

下胸椎TSS合并DS,建议行TSS减压+畸形矫正术。
04
翻修手术--复杂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要点

内固定可有效避免出现后凸畸形,或者加重原有侧凸畸形;

如TSS病变节段较长,建议行内固定术;

TSS患者术后远期症状反复应警惕原手术部位再骨化。
05
胸椎管狭窄症总结

     

病情错综复杂,诊断需综合分析;

胸椎管狭窄合并其他部位狭窄,小心漏诊;

手术风险高,必要时分期手术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症状复发应警惕减压部位再狭窄。


🤔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宝贵的见解呦~


作者:赵宇  北京协和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