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管理

 木香草堂 2021-01-23

幸坤珍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新教材在我校的实施,对我校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带来了相当程度的难度。

一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不具有准确的可测量性和可评估性。教育结果由过去的可量化的分数、升学率,变成了不可量化的态度、兴趣、能力、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后,已经不可以准确测量评估或者完全不可以测量评估了,它就失去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力度与效度。

二是不具有即时的可测量和可评估性。新课程的教学结果如能力、价值观、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它的效果显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没有结果的结果管理是空中楼阁,从而使结果管理变完全不现实。

三是不具有与学科教学的分别对应性,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教学中进行结果管理必然会出现管理真空。

那么在新课程中如何实施过程管理呢?

一是教学理念管理。教师要教好新课程,学生要学好新课程,都必须有全新的教和学的理念,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如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这些新的教学过程不树立起来,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实施。进行教学的理念管理,就是要教师和学生树立并实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加大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当然方式多样,也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了。

二是教学行为管理。规范并督促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使其符合新的教学过程。行为管理首先就是教学方法的管理,防止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课改是新的,教法是老的,让新课程名不符实,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抛弃以前的教学方法,要有意义的进行接受学习。其次是教与学的态度管理,没有好的教学态度,就不可能有好的收获。

三是教学状态管理。是对各个教学单元、教学阶段所呈现的状态进行检查评估,以调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四是科研管理。在立足理念、倡导合作、增进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三项改造。

改造备课。强掉集体备课。弄清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教材各个单元的主要特点,弄清教材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的。改造备课的内容、重点,强掉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构建新的备课评价机制。传统备课评价注重规范、量化,备课走向形式主义,新的备课制度应以发展教师评价思想为指导。

改造说课。说课是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低质量说课不仅获益甚少,也影响教改,可以尝试将“操作型说课”转变成“反思型说课”。具体要求有三:一说教学理念,打破就操作论操作的老思路,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叙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三说教后改进,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设想。

改造评课。传统评课“三重三轻”,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新的取向,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的角度评价教的质量,坚决抛弃在研究课中做秀现象,二是关注事件,取消形式主义的、乱贴标签式的评课现象,三是关注过程,鼓励教师说自已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