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丨什么是“编织样”冠状动脉?

 DOCTOR干法 2021-01-23

“编织样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简称WCA)是一种偶发性的冠状动脉疾病,为良性改变,多数患者没有症状。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心肌梗死或血栓形成。此外,还有报道称,血栓再通或螺旋形动脉夹层可引起“编织样”改变,这些改变很难通过血管造影加以区分。目前,对这种疾病还未进行长期随访分析,因此其病理学和病因学尚不清楚。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岁,因轻微胸痛6个月来就诊。CTA检查显示左主干正常,右冠状动脉有软斑块,伴40%的狭窄。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均可见线状阴影,考虑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有30年的吸烟史,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查体没有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为明确病变性质,给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有70%的狭窄,左前降支近端有30%~40%的狭窄,左旋支近端有80%局灶性狭窄,管腔被分成不同的通道并伴弥漫性狭窄。此外,整个右冠状动脉也可见弥漫性、细小通道,且近端有50%的狭窄(图1)。三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均为3级。右冠状动脉进行了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图2),显示有多个扭曲的通道,内膜完整,没有血栓形成的迹象。各个通道相互独立,远端合并为一个管腔,无异常血流。最终诊断为WCA。

图1


图2


由于该病检查结果提示良性,故不需要进一步干预。患者出院前接受了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在之后12个月的随访中,患者身体一直很健康,没有出现任何症状,5年的随访中也一直没有出现任何症状。5年来患者一直服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讨论

1988年有学者报告了首例右冠状动脉造影呈“8”字形的病例,血管畸形呈“编织样”,因此被命名为“编织样”冠状动脉。此病特征性地表现为心外膜冠状动脉在近端分为多条细小通道,在远端汇合,TIMI血流3级。这是一种良性的冠状动脉疾病和先天性解剖异常。在某些情况下,该病可能会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猝死,并伴动脉粥样硬化。

WCA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引起的。但是,它不会引起异常血流或营养供应障碍或壁内血肿。另有学者认为是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此前认为血管再生和动脉生成与WCA的形成有关。其他因素,如血流缓慢,炎症和生长因子也被认为与WCA的生成有关。动物实验证实生长因子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的生长。另据推测,宫内炎症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发育不平衡,从而造成WCA的形成。

此前有报道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诊断WCA,按发生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血管(54.5%)、左前降支(13.6%)和左回旋支(9.1%)。本案例中患者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WCA受累节段平均长度为2.2 cm。无论是否采取干预措施,该病都可以与自发性动脉夹层和血栓再通进行鉴别。这两种情况可能在血管造影中表现相似,但是各自进行治疗后预后却不同。因此,仅靠冠状动脉造影不足以作出明确的诊断。为了明确诊断,应该进行血管内影像检查(如IVUS和OCT),以了解管腔和血管壁的情况。OCT可以显示局部管腔内有多个由纤维组织分隔的螺旋形隧道。在WCA中,每个隧道都包含相对完整的三层血管结构,这使得WCA有别于血栓再通,IVUS的诊断学特征与OCT相似。

总结


总之,WCA的血流正常,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变异。如果没有血流受限,建议对WCA进行临床随访。IVUS和OCT可以明确诊断,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如果发现狭窄或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药物治疗相比于在血管内造影基础上进行支架植入更为安全。但目前还不清楚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对这种病例是否有效。

虽然认为WCA是良性的,没有任何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但要了解这种少见的疾病还需要获得更多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来源
Wei Wei, Qi Zhang, Li-Ming Gao. Woven coronary artery: A case report. World J Clin Cases. 2020 Oct 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