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腊月二十三,公司接到外贸公司向青岛港运250吨大豆的任务。外贸公司的领导说:推算了一下是腊月二十七装船,千万不能耽误。上级领导说得更简单明了:这是政治任务,误了装船经济受损事小,政治影响事大。 这件事如放到现在那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因为国家法定除夕才放假,高速路服务区有饭店,有加油站;派上八辆车,装车后上高速打开导航四个小时就到了;待二十七卸完车,三个多小时赶回来,还不到放假时间。可是这些条件那时都没有啊。没有高速、没有导航、没有加油站,车最多装10吨且车况差,腊月二十五后饭店关门,吃饭都成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公司做了比较周密的安排,说干就干。首先选派了25辆好车,又跟上油罐车,派上了修理工,带上易损件和食物,调度先行,领导断后,做好了一切准备。腊月二十五那天,选派的车装上大豆后,到公司集合,加油、封车、盖篷布,作最后的检查。由于青岛市内白天货车禁行,公司决定午饭后发车,当夜到达青岛港。年轻司机小于平时爱好吹拉弹唱,这天车整理好后就在宿舍拿出二胡自拉自唱了起来。领导进来问:干啥了,小于?“来一段放松、放松,准备战斗。”小于豪迈地回答。领导随即说:还放松放松,你车上的拖车钩快掉下来了。啊?吓得小于一愣,立马扔下二胡向车跑去。那时我们公司多数时间是为油田运输砂石料,因而司机对青岛道路不熟。这时曾在青岛当过兵的小华自告奋勇地说:跟咱走啊,青岛都踩遍了!可真到了青岛,小华却迷糊了。司机们都打趣地问:华师傅哎,你快仔细闻闻,记号都留在哪里了?小华自我解嘲地说:谁说不是来,这也不全怨俺,主要是咱们国家发展太快了!经过全体职工共同努力,那次运大豆任务得以按时完成。去的路上虽然有一辆车抛锚,但经过抢修没误装船。又由于船误期,车进港后排队不能出来,职工只好风餐露宿住在车上,饿了就吃带去的食物。卸完车在回来的路上又有两辆车抛锚。远的一辆经抢修后开回公司;近的一辆被拖回公司,待车被拖回公司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下午了。回顾那次运大豆过程,虽然历经了千辛万苦,但是结局却是圆满的,职工总算可以心无牵挂、乐乐呵呵的过年了。那次运大豆距今已过去了30多年,至今职工谈论起来仍是津津乐道,感到欣慰、充满自豪!小华说得很对,咱们国家发展太快了。现在公路上的货车多数是大吨位、柴油化的国产半挂列车。这些车百万公里不大修,十万公里一换油,日行千公里,载重达百吨。那次运大豆去的是青岛老港,只能停靠几万吨的船,而后来新建的前湾港区能停靠几十万吨的大船。我曾有幸到前湾港参观铁矿石码头。工作人员指着一个抓斗说:这个抓斗自重28吨,抓一下35吨,一次用时48秒。这个泊位三个抓斗,20万吨的船24小时全部卸完。整个码头、货场,包括打堆、装车全部实现电脑自动化作业,基本不见人。作者简介:李晨,原就职于山东省垦利县运输公司,已退休。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