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仪之邦,需知礼

 秋琰 2021-01-24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

冠婚之事为嘉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

六德(智、信、仁、圣、义、忠)、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礼仪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著称。所以,承袭礼仪文化不仅是对自身的提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逐渐地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说,学习古代礼仪不是做古代人和回到过去,而是重拾被时间埋没的文化,古为今用,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还可以去掉不合适之处制定出一套符合现代人的新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是不能被抛弃的,更要继以弘扬传承。

在日本和韩国,常见他们的人穿和服、韩服,很优雅的走着,旁人无不羡慕,觉得好看。而当中国人穿着自己国家的汉服,却被错认为是韩服。

也许,各国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几千年的汉服文化,甚至有的国人也不知道;却识和服、韩服。

别国借鉴着我国的礼仪服饰文化,一直保留至今。而国人却不知何为汉服!

这是礼仪逐渐被淡化了的一种现象,但还是有很多人正在努力的保护,切身实践中国礼仪,将古代礼仪古为今用,对之报以希望和坚持。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华夏礼仪之邦        

仁义满怀爱无疆

山川叠嶂       

万千气象

孕一脉子孙炎黄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

君子有为德远播

江山错落        

人间星火

吐纳着千年壮阔

中国自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

典籍依据:《诗》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就在礼仪。这就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和不可被忽视。

礼仪体现在各个方面,在仪表的要求上,不免过于繁琐。这里提到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衣着容貌、行为举止、言语辞令。

衣着容貌

《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从古到今,这一项礼仪适用了几千年,可见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如此重要。

行为举止

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

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孔夫子真言,又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并行之有效呢。在管束他人时,首先自视是否言行一致。

言语辞令

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注:《易·乾文》)。

“说话是一门艺术”,不言而喻同类的书籍在市场上卖得多么畅销。由此可见,很多人认为说话是需要学习的,也试图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言语。

礼仪无处不在,将每一件关乎礼仪的事情,尽全力做到最好,那也大有裨益。


如果觉得我们推送的文章不错,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大家奉献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好文章。


玩翫居

(微信号:WANWANJU150)

锔瓷艺术培训;修复瓷器、玉器、古董、紫砂;残瓷二次加工;定制礼品销售;传统文化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