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病之10病因病机与治疗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1-24
一、郁病之病因病机与治疗
    1、病因:七情内伤为郁病的主要病因。
                    素体虚弱或性格内向肝气易结者为郁病发生的体质因素。
    2、病机:
       气机郁滞可以引起气郁化火,或气滞血瘀,或气滞痰郁,或肝气郁滞,或肝郁脾虚,或肝肾亏虚等,致气血阴阳失调,而为郁病。      心情不舒的本质是气机的郁滞。 心情不舒是导致情绪不稳,胸胁满闷的根源,是郁病的核心症状。
     3、治则:郁病总以理气开郁为主。注重心理疗法。用药不宜峻猛,以免伤阴耗气。
          分证论治:a  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加减。
                           b 气郁化火证:丹栀逍遥丸加减。
                           c 气滞痰郁证:半夏厚朴汤加减。
                           d 痰火上扰证:黄连温胆汤加减。
                           e 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加减。
                           f 肝肾亏虚证:一贯煎加减。
                           g 脾胃气郁证:越鞠丸加减。或保和丸加减。
                           h 心脾两虚证:归脾丸加减。
                           i 忧郁伤神证:甘麦大枣汤加减。
                           j 心阴亏虚证:天王补心丹加减。

     4、针刺经验方—北京医科大学罗和春经验:百会,印堂。

                               二穴为督脉穴位。督脉通于脑,可治疗精神疾病,

                               百会振奋一身阳气,印堂镇静安神,可共同调节精神情绪。

          对于轻中度抑郁障碍,可考虑单一中医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巩固期治疗至少4-6个月。维持期治疗主要目的是防止复发,一般倾向3-5年,多次反复发作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中医治疗加心理治疗,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优势。对不能耐受西药,或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者,配合中医药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加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