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父母!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小满过后,三天南风便将清晨的凉意驱散干净,中午的大太阳更是照得眼睛睁不开,暴露的胳膊灼热到微微发痛。这样的天气,恐怕没有几个人出门了吧?

      12点半多从老年公寓里出来,在电梯里遇到村里一个爷爷,70多岁了,身体挺结实,知道他还打着一份工,但不至于现在就去上工吧?他说两点上工,现在去地里换老伴儿回家吃饭。孩子地里的粘玉米常常有鸟雀啄食,老伴儿轰鸟去了。老伴儿小他一两岁,有严重的风湿病,走路缓慢,很多活儿都干不了,能骑三轮车,帮孩子看玉米地撵鸟还是可以的。

      虽说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可,老家70多岁的老人都没有放下活计,只要工地上不要身份证、不限70岁的年龄的,只要人家肯要,没有不去的道理。

       说干活惯了,热爱劳动,闲不住也有道理,但某种程度上更想着趁着身体好多挣点钱,以防老来生病时再给儿子伸手。“给孩子钱,他高兴;给孩子伸手要钱,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老人们相互间吐槽,还是信奉那句老话:“谁有,也不如自己有”,“老婆汉子,不如把儿里攥着”。

      也确实有一个腿脚不好、但年龄还不是很大的老人,因为脚不好去医院看,辗转了小门诊、城镇医院,最后要到县医院去做一个切割脚趾的手术。因为儿子的一句语气强硬、不耐烦的话,老父亲不断给儿子作揖。那是很旧式的一种礼节,只需胳膊便可以完成的礼节。其他老人看着这情景,很是心酸,所以,只要自己能够劳动的,都想法多挣点钱,都没有耍奸磨滑的道理。

      公寓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只有吃饭睡觉才回公寓来,其他时间都在街上捡拾垃圾换钱,他儿女众多,但他丝毫并没有过早依赖孩子照管的意思。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让心爱的孩子受苦受累,而自己坐享其成!

        “生活儿,生活儿,生下来便要干活儿”,这是老人朴实的话语,不干活怎么吃饭?粮食从哪里来?不是自己劳动的,也不好意思吃呀?不劳动就没脸吃饭,这是老人质朴的逻辑。



       
 “没事儿,就多挣点儿钱吧”,从这些自食其力,并为自己未来着想的老人来看,他们身上的自立和朴实,很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他们就是父母,就是永远为子女着想、唯独没有自己的父母。

      公寓西邻居一个80多岁的婶子,专门来找妈妈,说“回老家时叫我一声,咱一起回去,我去浇浇北瓜”,虽然人都住在公寓,老家当院儿里都种着一地蔬菜,为了种好供四五个子女小家庭吃的菜,老人们上午、下午都要回家,育苗,浇水,施肥,除草,移苗,“一亩园,十亩田”,菜园里最花功夫了。况且,不像在老家住着,点滴小功夫都能够干成活儿。如今,不专门步行回家,往返四里路,就无法干活儿。





        
      上午问妈妈,公寓里那个生病的老人怎么样啦。妈妈说,早好了,已经给他儿子干活去了。这个已经有两个曾孙女儿的老奶奶,在老家住着时,一直用土灶、大锅给儿媳妇一家六七口人蒸馒头,几天一锅,从不间断。80多岁了,和面是个大事儿,要和多大一盆面才能够蒸满一大锅馒头?酷热的夏天,烧土灶时,浑身上下的汗水几乎就是水洗一般。为了给孩子们省下点钱,老人不怕累,不怕热,用尽所有力气,给孩子们服务。

        每次接听妈妈电话,总是被问,要菜不?要韭菜还是白菜?要,我就给你割了,捎到公寓去。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妈妈要从公寓到老家往返四里路,去准备菜,如果是韭菜,她都要戴上老花镜,一根儿一根儿的择干净,以免我们花时间、提垃圾。有时她忙活一上午,而对壮年的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时的活儿,可是她们总觉得,她干了,就不需要孩子们干了。





     父母对子女的爱,就这样浓烈,一直到老年,依然化不开。

      昨天,听一个心理咨询师讲,人死后,骨骸如果是乳白色,重,便是成年男性;灰黑色,轻的,是女性。0到3岁的孩子会吸收妈妈800斤乳汁,这些哺育孩子的乳汁,是妈妈的钙质转化而来,妈妈的钙质,几乎都被孩子吸收掉了,所以,孩子的生命,真的是妈妈以命相换。

       公寓里有食堂,花钱不多,饭食也不错,可是,百分之九十的老人,还是选择了自己做饭吃,“自己做饭,是花不到一个月二百多元的”。每一次的精打细算,都是在给孩子们减少负担,他们一直都未曾想过享受。只要是自己能够劳动,只要自己还行,就不会连累孩子。

       他们就是父母,爱孩子,一直胜过爱自己。



      见到很多可敬的老人,他们不但自食其力,不给孩子添麻烦,而且还不断给孩子帮忙、服务,没有一点“啃小”的想法,他们辛苦劳作的样子特别可爱,也很让人心疼。

      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眼里全是孩子,很少顾及自己。


       “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父母有事做,也许对于孤寂的晚年来说,也是好事,相比,农村老人很少有老年抑郁,因为,他们一直都没有停止劳动。只要他们喜欢,而不是处于被迫求生,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计,轻来轻去的,也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为子女,唯有抽出时间,多回家看看,听听父母的唠叨,陪父母吃顿饭,尽量满足父母需求,少让他们的人生留下遗憾,这应该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

      愿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尽得人生之乐,幸福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