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撩”面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上次蒸馒头面不大开,迫于外出有事儿,时间紧急,加了碱面,胡乱一揉,就下了锅。虽然还拿一杯酒放在蒸屉里挥发出来,帮助面饧来,结果出锅后的场面惨不忍睹,碱面分布不均浑身黄不溜秋的,硬硬的,比起死面来稍微好点,但绝无松软好吃的迹象,真真是坍陷死皮口感差。

硬着头皮吃了一半儿多,期间不乏和菜烩在一起吃,煎馒头片儿,甚至一次还有油炸它的想法,后来一想,算了吧,什么样繁杂的工序也难以改变面没有饧发好的根源性致命错误!

因为这次坚硬、磨牙的半死面馒头,特向嫂子请教,她告诉我一个好方法,还是远在海南的前同事传授给她的,用先生的话戏谑的称为“撩面”。

我不用酵母粉和面已经好几年了,仍用传统的老面头,俗称“酵子”。每次留下的酵子,不习惯放进冰箱,采用传统的风干式,所以每次使用之前必须先泡软。

昨天上午就开始泡酵子,泡了大半天,晚上临睡前,加入温水、干面,和泡软的酵子搅拌在一起,我们那里有这样做法,一般适合冬天做,叫“和酵子”。

上一次造成半死面的原因,就是没有事先和酵子,是头天晚上用冷水和的面,面盆上也没加保温的棉被,结果第二天傍晚还没开。本来足够长的时间或许也有可能开,赶巧又有事儿,结果都赶一块儿了,吃了两周的半死面馒头。

这一次吸取了教训,先用温水和上了酵子,面盆上用棉被保暖。第二天早饭前再加干面粉、温水,彻底活成面团,面盆上再加上棉被,计划等到饧发好了,下午蒸。

上午十点钟一看,面团已经开了,以前的半盆面面团,此时胖了很多,明显的膨胀了。

撩面开始

第一步:将面团放案板上,撒上干面粉,用擀面杖开始擀,就像擀饼一样,擀大,擀平,再折叠成小块,再擀大、擀平,如此反复多次,再放回面盆里,盖上盖垫儿
饧发40分钟。这个过程我加了碱面,如用酵母粉和面,无需加碱面。

第二步:饧发40分钟后,再将面团拿回案板,撒上干面粉揉揣,刚饧发了一节课的面团儿间有不少气泡儿,这次揉揣面,彻底挤走了气泡,面团变得光滑而柔软。

其实,从来没有看到过此时面团的这种状态:白而软,韧而滑。以前揉的力道不够,等待饧发的时间也短,几乎都是在面团懵懂时,就着急忙慌的把它推下锅,可以想象它会怎样面目狰狞的从热锅里出来。

就像没做任何热身活动,筋骨还未活动开,就开始了剧烈的正式运动,结果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内伤不断,可不就面相奇丑?

看到这一次揉出的面团,白、软、韧、滑,都可以想象白胖、松软、喷香的馒头来。

这次和了两锅的面,为了方便揉揣,我分了两块儿,这样好摆弄,好干活儿。

揉揣好之后,再将面团放回面盆,饧发40分钟

第三步:第二个40分钟过后开始揉馒头,揉好后,再饧发40分钟,然后下锅

说句心里话,如此撩面、虐面三次,共120分钟,如果加上最初的和面、发面,一共有四次饧发,后三次饧发就有120分钟,其间各种擀压揉揣的蹂躏也应该有20分钟,当整体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动静做功,面团早已熟透到任你处置!馒头的筋道有嚼头,估计也都有了。

第三次饧发40分钟后,放入蒸屉,上来热气后20多分钟后,出锅儿,那种麦香味儿、白胖型、暄软筋道的馒头,一定会让人垂涎欲滴的。

说实话,后面的两个40分钟,我偷工减料了,实在是急脾气,再一个是时间有限,如若更从容淡定,馒头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百般纠缠,早已乖乖就范,成为最漂亮最好吃的模样。

最后的馒头,的确表面还有气泡,且最底下居然还有一点儿塌陷的深颜色死面。百度查询,得知,还是做成馒头胚子时,没有更用力的揉,成型粗糙,容易有气泡;饧发时间不够长;只要醒发好的,可以热水进锅;更重要的是,关火后,需要焖五分钟,再开锅拾馒头,这样不容易缩回去。

蒸出一锅好吃、好看的馒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也百度了一下蒸馒头的知识,真还没有这样四次饧发的做法呢,多数都是二次饧发,硬生生少了中间的两次,无论是擀面杖还是用手揉揣,都是想把气泡赶出来,让馒头成品光滑漂亮。

把蒸馒头当做一项工艺来制作,馒头也会变成珍馐美味。你渗透了这样多的心血,投入了这样长的时间,它也一定会回报给你。

任何用心付出都不会被轻易辜负,蒸馒头也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