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少阴脏病之便血——桃花汤

 铁毛l 2021-01-25

少阴二十七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水脏,下利而便脓血,总是湿寒,万无湿热之理。桃花汤实为主方,不可易也。

1 少阴脏寒,下利者,脾虚下陷;便脓血者,下焦滑脱,气陷血瘀,风木疏泄也。桃花汤,温寒建中,升陷固脱也。下焦滑脱,木气之陷,愈陷愈泄也。粳米干姜建中,木升有路,木升则血升,赤石脂固下焦之滑脱,则气不陷瘀。此脓乃瘀血热腐也,虽是脓血,不为湿热。

2 少阴脏寒,便利脓血,是为脏寒湿寒,此为定理。此语是对比厥阴病,阴极阳复,阳复热过,伤热而便脓血。

按;现代之高血脂,血脂厚,皆为气虚血瘀,木郁之义。

少阴二十八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灵枢·脉度》: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桃花汤之治便脓血之虚者也,若稍盛而生热者,可刺经穴以泻之。

1 少阴病者,是为脏寒,下利便脓血者,是为湿寒,脏寒而不阳盛,故万无湿热之理。稍盛而生热者,是脓血之瘀热,瘀阻之热,而非阳郁之湿热。

少阴二十九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膀胱,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总统皮毛,故腑热一身俱热,是必病便血。《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肾,脏也,膀胱,腑也,肾温则阳气秘藏而血不流溢,肾寒则脏中之阳散于膀胱之腑,腑热,故血海不秘,随膀胱而输泄,必便血也。

    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少阴水火同经,而独以君火主令。水升而化火,则癸水不寒。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太阳水火同气,而独以寒水司权。火降而化水,则丙火不热。病则癸水不化丁火,故少阴肾善于病寒,丙火不化壬水,故太阳膀胱善于病热,此其中有甲乙之木邪焉。肝以风木而主疏泄,胆以相火而主秘藏,肾之温暖而蛰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膀胱之清凉而通利者,风木之疏泄也。病而风木不能疏泄,故水道不通,相火不能秘藏,故膀胱有热。

    足少阳自头走足,病则上逆,手少阳自手走头,病则下陷。膀胱之热者,手少阳三焦之相火离肾脏而泄于膀胱,一身手足之热者,足少阳胆经之相火离肾脏而泻于肢体也。肝木藏血,而其性疏泄,木陷于水,疏泄不行,怒而生风,愈欲疏泄。泄而不畅,其轻则为水淋,其重则为血淋。淋血之家,痛涩而频数者,风木强泄而不畅也。便血之证,热在膀胱,而肾脏则寒。盖肾寒不能生木,而后木郁而生风,风性善泄,愈泄而愈陷,愈陷而愈泄,故血不上行,而病下脱。其胆火之逆于肢体者,风木之疏泄也,其三焦之泄于膀胱者,风木之郁陷也。

1 少阴病,八九日者,肾中相火失藏,泄于膀胱水腑,故一身手足尽热也。腑胱湿热,闭癃不开,木气郁陷,风动而强泄,必小便血也。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膀胱为太阳之腑,皮毛为太阳之经,膀胱腑热,故一身俱热。

2 二十七条,少阴脏病,总是湿寒。本条少阴脏病,仍是湿寒,一身手足尽热者,热在膀胱也。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肾脏不秘之相火,因风木疏泄,而泄于膀胱水腑也。故脏病湿寒,腑病湿热。膀胱湿热,小便不利,闭癃不出,木主疏泄,泄而不开,木愈而强泄,则必便血。

  此一身手足尽热者,对比通脉四逆汤证,手足厥冷外热里寒等证研究,一定注意区分,寒在水脏,热在水腑。还有少阴病八九日之脏寒,对比少阴病始得之二三日,反发热。

论;此处黄师写的甚细,当细细研究,不要粗略的认为升降回环,一气周流,只要精细的读,则临证知其细理。《金匮》杂病,消渴肾气丸,注解则言壬水癸水,丙火丁火之论,又言甲乙二木之邪也。本条在少阴经中,故解之以少阴肾脏,膀胱水腑论,与都是一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