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文龙 | 唐伯虎的知音

 向度文化 2021-01-25

唐伯虎的寂寞,谁也不知道。

——潘文龙《唐伯虎的知音》

唐伯虎的知音

文 | 潘文龙

唐伯虎的寂寞,谁也不知道。

因为他看起来所有的热闹都是表面的,要不,在死亡面前,他不会吟唱: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视死如归,不都是形容烈士的。死亡,对他来说,不过就是生命的归宿罢了。

好在,唐伯虎死后并不寂寞,知音代不乏人。

明天启二年的春天,是唐伯虎去世整整一百年后的一个春天。苏州古城西北角的桃花坞,早已是桃花不在,荒草凄凄。什么桃花庵,梦墨亭,乃至唐寅墓,都湮灭罔闻了,成了牧童放羊的所在。荒地上,后人开始建造精舍“准提庵”。有一群孩子在房前的水池中嬉戏时,忽然发现了一块石碑。捞起来一看,碑上居然刻的就是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历史是那么的搞笑,正如唐伯虎自己在歌里写道的: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诚然,豪杰如是,普通文士更复如是。

这里,可能就是桃花庵的旧址。接着,在附近还发现了文徵明为桃花庵所题写的匾额。于是和尚、士绅奔走相告,于是,新落成的准提庵不但供奉佛爷,也多了一大一小两尊唐解元的塑像。

发现唐伯虎,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这也正印证了唐伯虎当年说的一句话:后人知我,当不在此。这话是说自己不愿意以画传名。正如李白一生的理想从来就不是诗人一样,唐伯虎早年同样醉心功名。但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后人知他,果不仅仅在画,而是因为他的闲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真的把他定格在风流上了。

才子风流,本来指的就是江山人物,性情高广。但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们更乐得看到的诗酒流连烟花场里的才子。就在同时代的明朝,他的老乡冯梦龙就开始移花接木,让他成为三笑姻缘的主角。这个传统,一直到现代,从舞台到银幕,改也改不了了。

准提庵建好后,又过了20多年,已经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那一年是大明的末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李闯大军攻陷北京, 34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煤山。随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铁骑一路南下,朱明王朝在东南数省勉力残局,南明小皇帝屡次迭更,岌岌可危……

谁管它江山如此。那年春天,有几个好事的苏州人,跟着一个叫雷起剑的文士,到苏州西南横塘游玩,来寻找贺铸笔下的几许闲愁。他们其实是因为看到祝枝山写的唐伯虎墓志铭,上面说到唐墓在“横塘王家村”,因此到横塘寻找唐墓的。但是,当地已经是野水萦绕,杂草丛生,哪里找得到文士的孤坟?问问附近的野老,老头随便一指某处,大家也就信以为真了。

雷秀才当场痛哭流涕:唐伯虎死后凄凉,女儿死了,就没有子嗣了,让这位大名士的坟荒凉如此,当年他的那些朋友真是难辞其咎啊!我们这些人,百年、千年以下,读他的诗,看他的画的人,不都是他的朋友吗?

两个月以后,一座孤坟树立起来了。坟前有碑,坟后有屋。几个朋友还到桃花坞找了位据说是唐伯虎的侄孙媳妇的老太太,给了她几个钱,让她去看坟。

这些朋友,真的是唐伯虎的知音。唐伯虎死后有知,当无限感慨。

让人感慨的还在后面。偶像崇拜,一般是以滚雪球式的传播方式不断扩张的。

有人在横塘祭奠唐寅,有人在桃花庵凭吊伯虎。

桃花庵后来还发现了一块唐寅的墓碑,是他死后弟弟唐申立的。有人分析,可能唐寅初葬桃坞,后来迁葬横塘。不然祝枝山不会说在横塘。不管怎么说,有唐寅遗迹的地方,都成了纪念地。

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一位浙江游客、平湖诗人沈季友到桃花坞游玩,他看到近百年的变迁,桃花坞已经荒落,就找到了江苏巡抚宋荦。这个宋巡抚在苏州公事之余很喜欢文化事业,他不仅复建了沧浪亭,这次又重修了桃花庵。栽了桃树,挖了水池,根据唐伯虎的诗文,建了梦墨亭、祠堂,祠堂里不仅供奉唐寅,还把他的几个好朋友文徵明、祝枝山、张灵、徐祯卿等吴中才子也请来了和他一起作伴。

看来文化的穿透力最强,和大明、大清的改朝换代无关,只和风月相关,只和心灵相契。谁让他们都是唐伯虎的朋友,唐伯虎的知音呢!

直到现代,唐伯虎的知音还很多,近代的有范烟桥,现代的有周星驰,等等。

唐伯虎,身后一点都不寂寞。

潘文龙,作家,策划人,吴文化研究学者。现居苏州。出版有《手艺苏州》(合著)《医药苏州》《苏州名人故踪》《典范苏州之名士贤人》,编著《梅事儿》等书。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作者可提供赞赏账户直接收款,无赞赏账户者由本平台专用账户代为收款,一周后回款即付稿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