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式太极拳 —— 百花丛中一枝秀

 洪式太极 2021-01-25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洪式太极拳法 以技击性强闻名于世,她文武并重,寓文于武,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以花法套路为能,其指导思想就是,怎么学就怎么练,怎么练就怎么用。

  洪式太极拳创始人洪公名孝堃(1907年3月——1996年2月),字均生,号小痴,晚号八八老人,祖籍浙江宁波鄞县。自幼随父在京,因体弱多病,十七岁即因病辍学。自知病源懒于运动,乃力纠旧习,每晨外出散步两小时。病渐减退,身亦略健。但每逢换季、春夏及秋冬之交,寒暑突变,体仍不适。一九二九年冬,忽染冬瘟,卧床三月,至三〇年病愈。为彻底摆脱病痛,后经人介绍,于一九三零年拜在被尊称为“太极一人”的陈公讳发科先生门下,学习陈式太极拳。

   自此与陈发科公朝夕相随,习拳十五载,言传身教,深得真传。洪公颖悟过人,文武兼修,默识揣摩,深究拳法,尽得陈式太极拳之要旨。一九四四年,因困于家计,离师所居,定居于济南,在济南地区传播陈式拳法。一九五六年春,洪公再度赴京从师进一步深求陈式技法,蒙陈师逐式详加讲解试验,使洪公对太极拳真谛之领悟乃一次质的飞跃。返济后,他把所学实用技法,融汇贯通于原来所学的套路中,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实践,效果卓然,在太极拳界的影响日益壮大,慕名从学者日众,是以逐渐扩展到南北各地。日本、美国、东南亚友人亦陆续来学。


   洪式太极拳是洪均生公一生研究太极拳法的结晶。 他继陈鑫先生之后,在阐述太极拳理法上作出了新的贡献。特别对太极拳的核心——缠丝劲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在拳法中更进一步地体现出螺旋缠丝、刚而不顶、柔化不丢、精拿巧运。洪公生前常说:此套拳,每一个动作都不是空的,都是有用的。它既符合生理方面的经络学说,有保健医疗的良好效果,又符合哲学和力学原理,处处体现出对立而又辨证统一的法则。在武学方面,更是一门高深的刚柔相济、 四两拨千斤的奥妙技艺。

   洪公十分重视其技击性和实用性,并以此为据,深研详求太极拳之理法。首次提出了手上的公转与自转,公转的正旋、反旋,自转的顺、逆,以及腿部缠法的具体要求;首次提出眼法上也有顾盼、虚实、顺逆之分,并主张目视固定目标(对方),改正了原来练拳时“眼随手运”不符合实用的眼法;首次提出太极拳的随遇平衡,规定了步法不变,重心不能前后移动、摇摆,只能立体旋转,重心的位移只随步法的变换而移动,纠正了“重心全部移于某腿” 的错误;根据“腰为车轴”、“立如平准”的原则,利用力学的轮轴原理和杠杆原理进一步阐述太极拳理法;对“双重”作了科学的解释,纠正了太极拳界一向解释“双重”为两足同实(马步)的错误;区别于传统武术中“手眼身法步”顺序的说法,他按照“眼、身、步、手”的实践来解析每一着法,并用之于实战,这是洪公对太极拳实战技法的又一创举。

    以上都是洪公对太极拳独创性的见解,其中包括了他几十年传授太极拳的经验总结和把太极拳融入现代科学的心得体会,展现出独特的太极拳思想及理论体系,这种超脱的思想、科学严谨的态度正是洪式太极拳的精髓所在。此拳理精法密,以实用为本,轻灵圆转,自然缠绵,雄浑儒雅,风格独特,与众有别。洪公在世时称之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并著书立说,影响深远。一九九六年洪公离世之后,后人改称“实用拳法”为“洪式太极拳”。至今洪式太极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所追求,以至于痴迷!洪式拳法也已经广泛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诸多国度。

   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武术发展百花齐放的今天,洪式太极拳已然成为武术百花丛中的一枝秀,傲然屹立,茁壮成长。在徐州市举行的“2016年首届国际武术大赛”中,洪式太极拳首次被列为单项拳种参赛,参赛人数三百余人,这是洪式太极拳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在此基础上,洪式太极拳的传播和推广必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文/田芸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