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思考

 冯栎钧是老师 2021-01-25

第一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雷震的《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如果我问,这三首诗哪一首写得最好啊?

你可能懵了,不都挺好的吗?

是啊,单看这三首古诗,确实没有高下之分,三位诗人都写得不错。

范成大把目光投向了田园,他其实写了一系列的田园风光,一共六十首。这一首是写夏日里的一天,一家人各司其职,其乐融融,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的场景。

杨万里认认真真地观察了一个小家伙,他怎么把冰从金盆里掏出来,怎么穿线,怎么做成“乐器”,怎么疯狂玩耍的全过程。

雷震写的是乡村傍晚时的一幅画卷。夕阳西斜,草满池塘,水波荡漾,诗人悠闲地看着一个自由的牧童吹着短笛,快乐回家。

到底哪一首写得好呢?

别忘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虽然古诗与单元的关联没有阅读那么大,但是有心的老师一定会关注,那首写儿童写得最好的诗。

哪一首呢?这次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统一了,一定是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四时田园杂兴》里学耕织的孩子,更多的是受父母的影响,开始懂得体谅父母,所以玩乐时也在学习种瓜;《村晚》中的牧童,是诗人描绘的画卷中最悠闲的一笔。诗人绝不是为了观察牧童怎么玩儿,而是在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适时回家的牧童,闯入了他的视线,成了整幅画里最温馨的一笔。只有《稚子弄冰》中的那个小屁孩儿,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虽然诗中没有写笑,有的只是他敲打冰时的叮叮当当,噼里啪啦,稀里哗啦,但是我们能想象他一直都在笑。)都被诗人看在眼里。所以,这一首诗,最贴近本单元“童年”这个主题。本课的课后选做题: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就要重点指导这首诗呈现出来的写法。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几个维度来写出玩儿时的乐趣。


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1、读三首古诗的题目,根据题目猜测内容;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正音;
3、简单评价:哪首古诗中的孩子是主角?聚焦《稚子弄冰》;
4、学习《稚子弄冰》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三个维度欢迎稚子玩耍时的画面。
5、展开想象,完成这首诗的改写。

第二课时

1、朗读《四时田园杂兴》《村晚》

2、简单评价:都是写田园风光,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3、更喜欢哪首诗歌中的小孩儿?他玩耍时的乐趣在哪儿?

4、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好书推荐:《怎样做小学教师

推荐理由:陈鹤琴先生是很懂教育的,他的思想放到现在大多都不过时。在这样一个时代教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学习究竟是了什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社会更美,祖国更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