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红艳:山东,滕州之行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100604期】


山东,滕州之行


作者:张红艳

我们全家带着孩子去山东旅游的那些日子,白天出去逛街遇到的别具匠心的地方特色,让我眼前一亮。到处都有卖各种大饼的,对于爱吃面食的人,真是大饱口福。各种大饼,也叫不上名字更记不住。有圆的,长方的,有薄的,厚的,有筋道的,软软的。有死面的,发面的,是追花逐蜜的纯香。
亲家母,知道我爱吃面食,那几天,是换着花样买。我一气呵成,能吃两张,可过嘴瘾了。回来的时候,带回几大包,这山东大饼,放十天半月都不坏。
大米饭在山东人眼里不吃香,面食比较受宠。最具特色的山东薄脆大煎饼,是用平面的鏊子锅煎出来,在卷上各种炒的蔬菜,配一碗白面糊糊汤,回味无穷中体验着家乡童年的味道。老少皆宜以这个为主食,一天不吃,都想的慌。那里大部分妇女,都会烙煎饼,好像是一种风俗习惯。
据说当年解放军打仗的时候,山东的妇女们就是烙大煎饼,支援解放军,才取得一场场战斗的胜利。山东大煎饼,现在已经名扬天下,包装精美,作为一种时尚的礼品馈赠亲友。


此次之行,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我们去滕州看孔子72米高的雕像。什么叫顶天立地,厚重笃定,气贯长虹,匍匐在雕像的脚下,立刻就感觉到了。游客逛景区,还有一道完善服务设施伴随你,坐在四面开阔的观光车上,招手即停,随上随下。儒雅如兰,珠合璧联的景点,每一处都有行行诗情的点缀。附近园林规划也很有特色,景区里到处都洋溢着文化氛围与知识方面的塑像。让观摩者,身临其中深有体会。各种人物形象的花灯,姿态万千,据说夜晚观看更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种雅俗共赏,振聋发聩的文化氛围里,走着,思考着,一切让人肃然起敬。在意犹未尽中,真真切切的感慨万千。
孔圣子塑像的右手边是藏书院,里面装饰的金碧辉煌。有些景观是前所未有,让参观者目瞪口呆。我活大半辈,目前为止没有见过这么富丽堂皇,风流倜傥的建筑群。一个景区一个特色,是环环相扣。叹为观止能工巧匠们,非凡的创造能力。
在学习区,你可以参与,在那临摹字体,抄诗词,气氛很宁静。听古代音乐区,观听者都毕恭毕敬的,此时的他们一定体会到月润清幽,娓娓细述的感觉。如果,有条件一定带孩子去观赏,里面装修的,就像天上的宫殿,蹙金结绣,壁坐现驰。


休息了一天,我们又出发去看微山湖。小时候听说过,也会唱那首歌,微山湖,阳光闪耀,翩翩白帆,好像云中漂。今天去观看,心中很是兴奋。
进入景点,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几米高的瞭望塔。登上塔顶,整个景区一览无余。有游玩区,荷花池,我们为了近距离的拥抱景区,选择了骑双人脚踏车的形式。视野开阔的同时,而且又锻炼了身体。姑娘她们一组,我和亲家母一组。别说瞅着挺简单,上去想骑走还是有点困难,支巴半天,才找到技巧,是需要两个人默契的配合,才不会摔跤。
亲家母,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对于家乡的山山水水,每一片景区,都特别熟悉。小时候,经常采菱角,荷花,挖藕根,采猪草,在各处大草坪上玩耍。那时候,景区没有现在这么有规模,是纯野生的荒凉。在经过人工的培养,规划以后有一定的模式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领着孩子来接受教育,全国各地参观者也慕名而来。使这方水土,附近村屯也相际繁荣富强了。因为,附近的人们能到这里来打工,做生意,所以说是互相带动的。开车行驶在公路上,看到的是一片片高楼,各种风格的景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思想概念,此时,得到了深刻的肯定。
亲家母他们是一边走一边介绍,眼神和面容里,流露出无法掩饰的自豪感。是的,家乡繁荣昌盛了,根扎得结实,人也就更踏实了。


走在一条比直的马路上,旁边有很多景观各种树木。当年非常时期老百姓用过的旧碾子,上面己经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用它们装饰的雕塑,让我们坐在那里,感受到当年热火朝天碾压粮食场面。再往前走,有铺设的铁道钢轨,尽头有个舞台,人们穿着服装在那里唱歌跳舞,唱的是铁道游击队相关之歌。还有很多雕塑是铁路工人展现当年劳动成果的场面。每个人物形像逼真,活灵活现。在往树丛里走,是微山湖号车厢餐厅,卖各种小商品及地方特色的,来观光的人都积极购买。我们在此也和各种造型的雕像,学着他们的表情包,动作,肢体语言的表达,照了很多照片。
后来,我们又去了更好玩的景点。到处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荡,一望无际的荷花。虽然叶子己枯萎,片片的漂在水面上,像是诉说什么,可也收获了宁静致远。观光船穿梭在芦苇荡里湖水里,到处是浅浅荷香,有含苞待放的,也有恣意怒放的,娟秀柔婉中令游人目光久久不忍离去。有人介绍说,当年铁道游击队,打鬼子,就周旋在这里。敌人只要进入芦苇荡,就被游击队鳖中捉鳖。
下一个景区,观光船,把我们带到了湖中的小岛上。下船以后,看到是卖当地各种特色产品的。用草扎的帽子,扇子,小孩玩的玩具。还有莲子,莲叶,莲蓬,菱角。从没有吃过新鲜的,今天都各自买了几样,鲜菱角面糊的像土豆,但是那种甜丝丝的感觉,和土豆是有区别的。莲子平常吃的都是风干的,现在吃到新鲜的,就是感觉到入口清香,是脆生生的,微苦。听卖家说,莲子心,去心火是补品。


伴随着游人一起往前走,过一个独木桥。在桥的尽头,用麻袋堆起的碉堡,形象逼真的雕像,喊着口号举起手来,放下手里的枪,赶快投降吧。感觉好像回到战争的场面,吓了我们一跳。有的男同胞兴致勃勃的跑过去,在那和雕像拍照。
进入到景区里面,都是当年的老房子,游击队员们在此开会,还有在老乡家居住的地方。送信大嫂和孩子们住的房间,里面的装饰很简单,就是一个用土垒砌的锅灶,一个简单的柜子,墙壁都是用芦苇的根儿堆积的,抹上泥巴。
赶到中午的时候,我们还参与了节目的表演,扮演群众角色。剧情的内容,是日本鬼子来搜查游子队员,老百姓拼上性命保护队员的安危。面对敌人凶残的表现,明晃晃的刺刀,他们一点都不畏惧。对于观看的大人和孩子们,想必心灵和思想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看到那时候艰苦条件和现在好日子做对比。心中厚积薄发一个道理,要知道当下好日子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定要加倍珍惜。
此时,我们更要明白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不懂历史的民族就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就没有未来。我们不要不切实际的追星,捧花边新闻。我们需要引导人们的思想和孩子们的目光,多关注英雄。让英雄的事迹净化心灵,让英雄的精神得到永远的传承。
几天的旅行结束了,这趟旅行是有意义的,让孩子们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
张红艳,笔名小草,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农场,现居住河北省廊坊市,本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学习,是一个在文字海洋里舞蹈的人。平时,擅长唱歌,跳舞,养花,兴趣广泛。愿和平台的各位老师文友共同学习,充实美好人生。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