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赫:E小调布列舞曲①

 钢琴练习曲 2021-01-25

演奏者:Christos Tsitsaros

由于新规则,公众号文章不再按发布时间推送,而是依据互动程度,包括留言、点赞、转发、朋友圈分享、设为星标等,所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吧,不错过最新消息喔!

品选自《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不过要先说明的是:

第一这套曲集不是写给钢琴的,而是羽管键琴;第二这首《E小调布列舞曲》最初甚至都不是键盘演奏,而是写给鲁特琴的。

布列舞/Bourrée,最初来自法国民间,一般都是二拍子或四拍子,虽然也有三拍,但很少见。

乡村布列舞

这首《布列舞曲》最初选自巴赫的作品《E小调组曲》,这个作品创作于1712-1717年间,是为鲁特琴写的。

1710-1717年间的手稿

现在钢琴这个版本,是把鲁特琴的乐谱整个移植了,刚好音区、技巧也合适键盘演奏,所以连音符都没改动。

对了,《E小调鲁特琴组曲作品编号为巴赫的BWV.996…这个作品号很好记吧,立即想到马云,想忘都忘不了……

原版鲁特琴演奏的效果是这样的:

演奏者:Jakob Lindberg

个人觉得,巴赫这个曲子是练习“落-提”动作非常好的一个作品。

落-提,也有叫“落-滚”的,是钢琴演奏时的一个动作。有些人会忽略掉它,但它确实非常重要。

这样说吧:我有一位钢琴专业的朋友,去美国留学初,第一节课老师就是与他说关于“落-提”动作的问题……

因为要表现舞蹈的属性,所以作品每个小乐汇最后的音都是跳音,这样才好表达出跳舞的轻快;另外这些乐句都是“连-跳”技巧的结合,所以每个“连-跳”的乐汇,刚好就是一个“落-提”的动作,非常规律,所以我很喜欢用这个作品训练学生的“落-提”!

补充一下:

我选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红皮本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因为这一版的编辑,是我见过所有版本里最简单的。

但这首布列第2小节的连线,我不太同意这样的处理,前后乐汇都是两个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三个音一个小连线,唯独这一小节例外;而且从音乐规律上看,我也觉得这样划分没什么逻辑。

所以在教学时,我会把这里断开,与前后保持一致。

文章示范音频Tsitsaros演奏,也是这样处理(虽然他弹得不咋滴~)。

品是AB二段曲式,以反复记号为界,A段4小节一句,从E小调开始,G大调结束。

第2小节的虚线,意思是指高音谱号的旋律,延续到下面一行低音谱号那去了而已,比如这里旋律就是“re-do-si”:

A段最后一小节,有些演奏注释里会让右手弹sol,然后左手弹整个和弦三个音,比如这样:

我觉得这样很麻烦,左手还要移动位置,技巧上看整个A段左手基本都是保持固定的位置,不需要乱动的,所以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安排,我个人会弹成左右手各弹两个音,比较方便:

乐处理上,第4小节左手的低音,我个人喜欢稍微突出强调一下:

巴赫快速的曲子里,乐章在句子中间旋律音保持时,很喜欢低音用这样一个小小的环绕音型去补充,效果非常具有动感。

比如巴赫管弦乐组曲BWV.1067的Badinerie,低音声部也是这样的写法:

所以我觉得这里低音稍微突出以下,会非常有意思,让音乐更鲜活,也有些乐队BASS声部的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