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和杜甫为它写诗,秦晋在这里交战,崤函古道为何如此重要

 历史解密坊 2021-01-26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古道,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丝绸之路,另外还有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和唐蕃古道,以及中原地区的太行古道和秦岭古道,它们承担的历史使命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天,小编要给您说一条很多人都听过,但不一定熟悉的古道——崤函古道,唐太宗和杜甫都曾为它作诗。究竟崤函古道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下面小编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崤函古道从狭义上来说,专指从长安到洛阳的道路系统,包括陆上通道和水上通道;从广义上来说,崤函古道是对从陕西潼关为始,通往东西各方的道路的统称,也是中原地区最古老、最庞大的交通系统。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大军从潼关进入沿崤函古道前行,一路上景色壮阔但道路崎岖难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李世民见此情景大为感叹,为抒发胸意便赋诗一首《入潼关》,“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除了唐太宗之外,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留下过一首千古名篇,即《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中的“石壕村”,就是崤函古道上的一座村庄,也即现在河南陕县观音堂镇的下辖村一带,而且当地人还修建一座石碑纪念杜甫。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期崤函古道还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战争。

这次战争叫做崤之战,想必很多读者在高中课本上都学过。崤之战是秦国和晋国之间的一次大战,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穆公,他继位之后励精图治使秦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因此不再安于做一个边陲小国,所以准备开展他图谋中原的霸业。当时,中原地区最强的是晋国,以秦国的兵力还不足以与之抗衡,因此秦穆公决定先攻打弱小的郑国,但是要攻打郑国又必须从晋国的土地经过。

秦穆公不听众臣的劝阻,还是执意从晋国路过攻打了郑国,而此时的晋襄公也早有准备,他在秦军返回时于崤山设下伏兵,当秦军进入崤山谷地的时候一举发起攻击,就如瓮中捉鳖一般将秦军一举全歼,还俘获了三名秦军的大将。后来专家们经过研究和考证,确定崤之战的发生地就在崤函古道上,具体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洛宁县王岭村一带,这也成为崤函古道上最精彩的一次战役。

从考古发现来看,崤函古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初步形成,后来到夏商时期经过不断的修整和开发,其路线和范围也都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原地区最主要的交通系统。到汉代时期,尤其是丝绸之路开辟之后,崤函古道就和丝绸之路大动脉联系起来,这就好比你们家乡的小镇乡道也通上高速公路。如此一来,也为崤函古道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尤其是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贩,所以又进一步促进了崤函古道的延伸,也提升了它在中原地区的地位,同时还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另外还有政治上的因素。东汉和隋唐代都曾实行过“两京制”,即长安和洛阳都是都城,因此在两个都城之间势必会形成一条畅通无阻的京畿大道,而崤函古道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承担了这一使命,所以现在狭义上的崤函古道,就指连通长安和洛阳的道路,其中在三门峡黄河一带还有一段水路。崤函古道中的一段成为京畿大道,后期的修建和维护也变得十分频繁,目的是保障其作为核心道路的作用,并在此后千年间也一直发挥着极大的价值,直到现在仍有一段完好地保存下来,让我们也有幸一睹风采。

崤函古道遗址,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迹,而且还在2014年还伴随着丝绸之路遗址,一起入选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足以可见外国专家学者们对崤函古道的认可。如果归纳崤函古道的特点一共有5个:第一,开通早,可明确考证的历史就有6000多年。第二,路最长,主干道就有四百八十多里,若要算上其他道路恐怕要超过2000里。第三,使用久,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一直都在发挥其作用。第四,最奇险,它发端于崎岖山岭,奇险之状无路可比。第五,最关键,不仅是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贯通两京的生命大通道。

漫步在饱经风霜的崤函古道上,历史的往事情不自禁的在脑海中浮现,它不仅是一条古道,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源泉,激励着我们现在的道路设计者和建设者们不断努力创新,为世界人民修建出一条又一条,通往富裕和自由的幸福大道。

参考资料:

《崤函古道研究》作者:李久昌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