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认知的函谷关(上)

 云语禅心 2023-03-15 发布于河南

今天讲一处在我国历史上一处很著名的关口。

不绕弯子,说的就是函谷关。

先说函谷关的“函”字,在古书国语·楚语》中注有:“函:入也。”

在《说文》一书的注解中有“舌头”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包容”,“容纳”,再引申还有“盒子”、“匣子”的意思。

文章图片1

现在比较流行的解释(比如在某娘上搜)是“函谷关,即深险如函的山谷”,还是没说函的意思,按古代函字的原义,应该就是说深的像一个盒子一样的山谷,再进一步解释即“能容纳住山谷的关口”。

函谷关其实分“秦函谷关”和“汉函谷关”,秦函谷关在河南省最西端的城市三门峡下属灵宝市,此关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即现在陕西一带)的秦惠文王夺取此地后开始设立“函谷关”,从函谷关再往西就进入陕西地界,函谷关就是把守进入秦国的东面的最重要的军事要塞。

汉函谷关是东汉时设立的,比灵宝的秦函谷再往东约150公里,已经在洛阳城西的新安县了。现在的汉函谷关已经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遗址群”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关于汉函谷关,我们另文再说。

今天只说灵宝的“秦函谷关”。

秦函谷关位于三门峡灵宝的王垛村,中国很多农村的名字就能反映此地过去的历史,从王垛村的名字大概就可看出,这里曾有王的城垛,就是“函谷关”。

古时,从王垛村过函谷关关口,就进入了去往秦国国都咸阳的“崤函古道”。古道两边,都是高千仞的山岸,函谷关周围有崤山、秦岭,我们从小在地理课本上就学过,我国南北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一线”。

函谷关北面就是黄河。

函关古道也很狭窄,现存的遗迹来看道路宽度也就是两三人并行,过去的说法是“车不方轨、马不并辔”,意思是车马都不能并行。

那么问题来了。

1、秦国为什么要在这个王垛村设立函谷关呢?

2、难道真的没有路可绕过函谷关吗?

先看函谷关周边,北面是黄河,“黄河自古难行船”,东南方有崤山,函谷关是“崤函之地”的说法,就是这里来的。

南边是秦岭的,即使现在,这里也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文章图片2

函谷关是大山中的一座峡谷,能不能从附近的山上登上去,从山顶越过函谷关呢?

函谷关往西有一个村叫稠桑村,稠桑就是“有很多桑树的意思”。

函谷关除了通过关口的那条连接洛阳和长安的古道之外,两边都是高山,陕西话称为“塬”,所以这里俗称“稠桑塬”。在一片都是茂密桑树的塬上,相信是难行军的。

文章图片3

在唐代,这里有一处官方的驿站,就叫“稠桑驿”。诗人岑参在这里还遇到好友严武,写了首诗,叫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

白居易也在稠桑驿写过一首诗,白居易的一匹心爱的小白马在稠桑驿附近因伤死去,白居易很伤心,就写了一首诗怀念它,“稠桑驿门外、吟罢涕双垂。”

除了有很多桑树,还有松树、桃林,古书上称这里还有“松柏之塞”、“桃林之塞”。

至少在《史记·周本纪正义》中说:“桃林在陕州桃林县,西至潼关皆为桃林塞地。

到西汉时,张衡在《西京斌》中形容国都咸阳就是“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

所以从函谷关往西去长安,一直走150里,都是高山峡谷,深山老林,是没什么路可绕的。就是李白诗里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函谷关东面,虽然也有很多大山,高原,但能走的路还是不止一条。在汉代,从洛阳出城往西去往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一段,史书上记录至少有两条路,一条是直接出洛阳新安县,朝正西;另一条是先往南,大概就是龙门石窟的方向,过伊川、然后再折向西,最后这两条路在三门峡义马附近有个叫“观音堂”的地方交汇,现在这里还是叫观音堂,是一个小镇,在汉唐丝绸之路兴盛时,三门峡观星堂是连接洛阳与长安的一个重要结点。

文章图片4

只有到灵宝王垛村这里,四面是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山高路险,再往西100里,就进入无险可守的关中平原了。春秋战国时还没有设立潼关,从函谷关这里穿过这条峡谷中的“函关古道”,就可直达咸阳,函谷关就是把守汉中平原最东面的咽喉。

古人没有高科技,也不能从天上俯瞰大地,但道路关口设置的精确性并不比现代差,大家看地图,现在我国连接东西的国道、还有最长的连霍高速,基本还是沿着“函关古道”一路向西的。

文章图片5

从东向西,要进入长安、咸阳,是不是只有崤函古道这一条路,真的无路可绕吗?

还是有的,但要绕很大一圈,历史上有一位牛人就这么干了,谁呢?

我们下回再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