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金庸小说,是专门为电影写的剧本,几十年来却一直没有被翻拍

 狐狸晨曦 2021-01-26

金庸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著述武侠小说以来,他的作品一直被公认为影视剧题材的宝库,六大长篇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几十年来被改编翻拍次数之多,可以说已经伴随了三四代中国观众;

即使是《书剑恩仇录》这样的中篇小说,因为牵涉了清朝乾隆皇帝这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身世之谜,也同样极受影视剧编剧导演青睐,改编翻拍次数竟超过十次。

相比之下,有几部金庸作品和她们的姊妹篇比,就显得太受冷遇了。如《鸳鸯刀》,仅仅在遥远的1961年和1982年,两次被改编成香港电影;

如《越女剑》,仅在1986年,被香港亚视改编成电视剧。

当然,《鸳鸯刀》本是个游戏之作性质的喜剧短篇;《越女剑》甚至不被金庸列入著名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联;而真正让人感到意外的,当是颇受读者好评的《白马啸西风》了。

迄今为止,《白马啸西风》仅仅有过1次改编历程:

1979年,由香港亚视改编成电视剧,计划后来的金牌金庸剧制片、83版《射雕》饰演穆念慈的杨盼盼来主演女主角李文秀,结果计划半途而废,此次改编无疾而终。

1982年,终于由台湾华视改编成电视剧;知名演员姜大卫饰演马家骏。

该剧完全就是个借着原小说几个名字,重新讲了一个和原著完全不沾边的新故事,扩写为整整23集戏份与时长的同人剧。

故事背景从原著的清朝中期,挪移到明朝中期,反派boss改成了明朝大太监王振,姜大卫饰演的马家骏成了第一主角,故事剧情脉络,无非是从《新龙门客栈》到《龙门飞甲》《天下第一》,港台影视圈最喜欢的:江湖侠士打倒祸国殃民的奸宦的套路。

因此,这个版本电视剧,同样存在感甚低,鲜有人知,约近于无。

在那以后三十多年,其他金庸小说被先后翻拍无数次,却从没人青睐李文秀和她的白马。

而更令作者本人都略显尴尬的是,《白马啸西风》原本是1961年时,金庸专为电影改编而创作的小说,却至今没有被搬上电影大银幕。

以金庸作品被影视改编的热度而言,这绝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好的小说没有被改编拍摄,不外乎三种情况:自己的问题、合作方的问题、作品本身的问题。

《白马啸西风》本是为电影而创作,自然不会是“不愿”的问题;以金庸先生的金字招牌,当然更不可能存在别人“不肯”的问题。那么剩下一个我们似乎不太敢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的结论,就只能是作品本身“不适宜”改编为影视剧拍摄了。

李文秀被追杀——被马家骏收留——遇见瓦尔拉齐学艺——向吕梁三杰复仇。这条线索是实写的,是容易视觉化表现的。但这恰恰是小说中最不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极常规的故事,

没有了李三夫妇和吕梁三杰的故事,没有了瓦尔拉齐和雅丽仙的故事,没有了马家骏对李文秀的暗恋,李文秀的故事线索实在太单薄了。

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戏,小说中是通过大量的微妙内心反应来体现,表现形式上是抒情而非叙事,属性上是人物状态而非故事情节。除非以大量通感、象征的手法去表现,而这样又与《白马啸西风》作为武侠片的类型化特质南辕北辙,其结果必然是费力不讨好。

我们看金庸的影视作品,常常会对编剧导演强行塞进去的狗血桥段不满。金庸自己也曾经多次表示对改编的要求是「许删不许增」。

然而设身处地去想,要把语言文字镜头化,则增加小说中没有的情节和戏剧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马家骏对李文秀的暗恋,要维持小说原著中的隽永,则只能通过大量《爱情万岁》式的细节来凸显,不免显得沉闷;而若要用简单的手法去表现,似乎除了洒狗血,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许删不许增」的前提,终究是要小说原著提供了大量素材,有“删”的余地才行。即使是被金庸先生自己认可、较为“神似”的两个电影改编版——徐克的《笑傲江湖》,王晶的《鹿鼎记》,其情节人物之面目全非,恐怕也不仅仅是一个“删”字可以概括。

李文秀: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白马啸西风》创作于至今,几近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和武侠片的黄金岁月,这部为电影所创作的中篇小说却始终未能拍成电影,恐怕金庸先生自己也唯有苦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