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 | 王道无近功,循症投剂不宜治本

 杏林真传公众号 2021-01-26

一同事携其小孩来诊,慢性淋巴结炎,久治不愈,处以六君子汤加味,药味平淡,剂量偏小,诊治数次,同事说:“服用你的药,最大的好处是孩子吃饭明显好了,但肿大的淋巴结消散较慢。先前的医生用活血化瘀药消散就快些,你为什么不加用活血化瘀药?”

我说:“这就是王道治病,易水学派倡导的王道治病。活血化瘀药有伤脾损胃之嫌。”

又问:“李东垣不也善于使用活血化瘀药么?丁光迪教授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李东垣活血化瘀初探》。还有,你这也不是用的李东垣方呀。”

这算遇着内行了。从大的方面看,治疗疾病有两条途径,一是治病,二是治人。对于慢性淋巴结炎,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这属于治病;用六君子汤调治脾胃,这是着眼于治人。当然,也可以治人、治病同时进行,只是仍然有侧重于治人和侧重于治病之别。治病多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治人多以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祛邪见效多速,扶正取效多缓。一般而言,新病、邪实多宜治病;久病、正虚多宜治人。体质素壮者多宜治病;体质素虚者多宜治人。只是临证时,经常会出现医生定力不足,见病治病,以图速效。明代医家萧京在《轩岐救正论》中说过一句话:“凡治病须觇元气虚实,胃气衰旺,切不宜循症投剂。此是医家第一大关键。”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治病多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治人多以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

活血化瘀药有明显伤脾损胃的作用。我早期临证,特别喜欢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可以说取效屡屡,但现在并不常用。

因为使用越多,越能发现这张方剂对脾胃之气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有的患者服用3剂大效,再服3剂,经常会出现气短、便溏等表现。而我的用量并不大,通常只是6g9g12g。从这里我体会到活血化瘀药不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你家孩子素体脾胃不足,也许使用活血化瘀药能使局部的病变很快消退,但脾胃功能不复,病变还可以反复,或治好旧病,新病又至,足可以让你穷于招架。而缓调脾胃,孩子能吃能长肉,身体强健了,诸病都会自退的。

中医的思维是阴阳思维。众学者之所以要强调李东垣善于使用活血化瘀药,是因为大部分后学者认为李东垣不多用活血化瘀药。“物以稀为贵”,我们习惯性思维,经常会特别注意“稀”,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用的、对我们更有用的是“常”而不是“稀”。我们不否认李东垣善用活血化瘀药,但李东垣绝不喜欢随意加用活血化瘀药。补中益气汤方后大篇幅的加减,很少提到血药。“补其中”不用活血药,“升其阳”不用活血药,“泻其阴火”也不用活血药,治疗内伤脾胃的三大治法中都不需要活血化瘀药。当然,补中益气汤中的当归是血药,是和血药,但所占比例极小。何况,补中益气汤演变为调中益气汤时,也就不见了当归的踪影。

六君子汤不是李东垣的方剂,但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来。李东垣特别赏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就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这种治法仍然属于易水学派的王道治法。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