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体商业自建的APP必死无疑吗?从一个外卖订单说开去……

 灵兽 2021-01-26

作者:小扣柴扉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报告显示,全球近9成零售商自建APP被弃用。国内很多实体零售企业过去几年里花费巨资开发的APP,现在都处于濒死状态,没人乐意下载,或者用户活跃度底,也没人维护更新,留之不忍弃之可惜非常尴尬。

上周末,灵兽君在某水果连锁企业的APP上下了一个外卖订单,

59分钟送达的口号和满89减20元的优惠券让人心动不已;

然而,下单半小时后,订单仍处于待配送状态……

 “因为没有配送员抢单,我们门店也没法配送,您再等等吧!”

面对这样的回复,我因为该企业一贯的产品好口碑,忍了……

一个小时之后,再次致电门店,结果并没有什么变化。

无奈只能取消订单。关键的来了!

无法在APP上取消订单,

也不能打电话门店方面取消,

只能微信客服取消……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下楼买点或者不吃不就好了~

好吧,我承认,钻牛角尖的时候谁都拉不回来,

更何况如此炎热夏日,没有西瓜怎么能愉快玩耍~~~

于是,打开美团外卖,还是这个水果连锁的同一家店(距离灵兽君3公里),

下单1分钟,30分钟送达。

如此鲜明对比的购物体验让灵兽君果断卸载上述企业的APP。

由此,灵兽君不禁在思考,到底实体商业自建的APP到底有没有价值?那么多看起来很美的APP到底会不会死亡?而平台的意义又是什么?

01

分析这一问题之前,灵兽君请大家先回答几个问题:

1、你的手机上有几个购物APP?

2、你曾经卸载过哪些购物APP?

3、你为什么卸载这些APP?

当你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或许再来思考实体零售企业自建APP为什么处于尴尬境地更加容易和深刻。

点燃一个人,无非是用钱,无非是用荣誉感、用成就感。企业或消费者也一样,在到店行为落寞的这几年,另外一些到家或外送,却觉得这是最好的时光。

最近这五年,

实体零售从触电到融合,

走过了艰难岁月,也走来了“新零售”的好日子。

线上线下开始讲融合,讲合作,讲体验。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实体零售自建的APP能够跑赢通路?

并非如此。

据美国专业app调查分析公司Apptentive公司报告显示,全球近9成零售商自建APP被弃用。国内更是如此,在此,灵兽君就不一一点名了,太得罪人~~~感兴趣地可以去iOS的APP Store里看下下载数据或者其他相关数据报告。

而对于上面的调查问题,其实灵兽君跟大多数人一样,

淘宝、京东肯定有一个,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也会有一个,曾经有亚马逊、1号店、聚美优品等,后来都卸载,原因不外乎产品价格、配送、服务等。

而很多实体零售企业过去几年里花费巨资开发的APP,现在都处于濒死状态,没人乐意下载,或者用户活跃度底,也没人维护更新,留之不忍弃之可惜非常尴尬。

02

或许一开始,理想很美好——最大限度地接近用户和数据。

毋庸置疑,这一点是肯定的。

自建APP,首先可以比较完整地收集到用户的数据,从而完成用户的数据分析,和画像描述,为后续的营销与销售行为作出指导。

那么,自建一个APP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天真的灵兽君曾经一度认为,买个网页和APP模板,然后再回来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可惜,结果就像淘宝买家秀和卖家秀那样天差地别。

一般而言,一个购物APP在开发人员主要分为:架构师兼后台开发1名+安卓系统开发1名+iOS系统开发1名+产品经理1名+前端开发1名+设计师1名(前期可能需要4名,后续在陆续补全),假设产品上线期3~6个月。

那么人工成本6个月保守估计就是(6000+1500+1000)*4*6=204000元;

设备成本,包括4台电脑+2部测试手机(安卓和iOS),4000*4+2500*2 =21000元;

其他成本,包括服务器、域名、商标注册、logo设计等投入,约为20000元。

这已经接近25万,还不算办公场地的房租水电等。

APP上线之后,还会产生市场、财务、地推、物流配送、技术升级等人员费用。

如果按照埃森哲的算法就是:

1、店铺成本:店铺成本可能占实体零售商销售额的15%以上,而电商销售的店铺成本为零;

2、供应链:供应链成本通常占实体零售商销售额的2%-3%,占电商销售额的10%-15%;

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本通常占实体零售商销售额的1%,占电商销售额的4%。

很多人想着做一个自己的APP,然后发现节省店铺成本,提升线上销售的同时,各项其他成本也在飞速增长。

另外,消费者购物习惯更可怕。阿里、京东、美团等几亿、几十亿砸出来的购物习惯,传统零售想要改变或者扭转,这个投入就先让人却步。且,这也不是一天养成的,饿了么花了8年,京东花了十三年(2004年上线京东多媒体),淘宝更久……

极光大数据的报告显示,6月份APP的市场渗透率,手机淘宝一家独大,为50.8%,日均活跃用户(DAU)为1.78亿;排列第二、第三的分别是京东和唯品会,为17.5%和 15.1%;DAU方面,京东达3645.7万,唯品会为1703.8万。

对于实体零售的APP而言,市场竞争环境显然不会留下过多的竞争时间。只能说,大家在同一个行业,但并不在同一条船上。

03

那么,APP 从无到有除了成本,还会经历哪些呢?

(1)官网。虽然PC端正在衰落,单官网仍然是让用户最快了解你的定位和产品的渠道之一。一般企业都会有,或者微信公众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用户协议。用户注册使用你的产品,你跟他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虽然大部分用户并不关注,但是你背后跟律师或者法务的沟通环节一样都不能少。

(3)种子用户。一个购物APP问世之后,还要思考第一批的用户从哪里来、怎么组织管理。

相比很多纯电商企业,实体零售企业本身就拥有很多会员或用户,会员打通并不困难,如何让进店用户心甘情愿下载APP是很多实体零售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4)基础数据上报规划。一款APP发布之后,需要收集什么数据来优化、调整产品设计,思考产品方向。本身有着数据基础的实体零售对这一问题也不需要太过纠结。不过,对于线上用户的分析,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将线上线下结合才是实体零售企业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

(5)UI设计与交互标准制定。如何让APP看起来舒服、符合消费线上购物习惯,首先需要保证UI/交互在一致性上没有问题。

(6)后台管理系统。如查看数据还是内容管理,后台管理系统必不可少。

(7)APP。一般一个APP都会经过多次优化,因此密切观察,根据用户反应和实际需要作出调整。

还是以前文提到的APP为例,不能取消订单,无法即时联系到门店(还需要微信客服给联系方式)、退款不能实时到账(微信和支付宝支付需要1~7个工作日)都会给消费者带来很不好的体验。

04

再来说说用户。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线上购物最终接触的其实是配送员和产品,而对于商家而言,接触的都是数据,如果不是自建物流,想要达到所谓的,“最大限度地接触用户”很难。

首先来计算一下,自建物流配送团队的成本。

据相关机构测算,若一个城市的日配送量少于600单,自建物流的配送成本为每件13~15元,显然企业将无法盈利;若日配送量增加到10000单,每件的配送成本可降至2元以下。

面对一系列数据,灵兽君只能呵呵了。当你没有足够的交易量的时候,有没有金主爸爸大力支持,自建物流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即使是3公里范围的送货。

因为你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外卖平台。他们在各个网点拥有者众多的配送员,并承诺30~40分钟到达。显然,很少有门店能达到。除非门店人可罗雀,员工都去送外卖了。

极光大数据的报告还显示,截至今年4月,美团用户规模达2.6亿,大众点评为1.1亿,饿了么为5700万,百度糯米为3300万。DAU方面,饿了么4月份日活达380万,同期,美团外卖为220万,百度外卖为87万。

对于这样的数据,实体零售的竞争力又在哪里?

常言道,用户在那里,生意就应该在那里。最新数据显示,移动端用户已占互联网网民的90%。超过8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7亿的微信用户……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传统企业非常想去拥抱。

电商想法设法的打通线上线下,实体商业也在削减脑门挤进互联网。因此,借助微信、淘宝便利、京东到家、外卖平台,多渠道全面融合互联网正在成为大趋势。

为此,在上述水果连锁企业的微信公众号,灵兽君就看到这样的推送:

第一条:自建APP营销活动,送券。

第二条:跟几大外卖平台之一合作的营销活动,满减。

第三条:拼团营销活动,到店自提活动。

由此来看,其实实体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手段接触用户,提升销量。

不得不承认,随着各项数据的公开化,入驻各大平台,带来的数据和信息其实已经足够你分析商圈和消费者习惯。

从这一点来看,永辉似乎很”聪明”,进驻京东到家,从而实现到家和O2O 业务的开展。先撇开二者资本层面的合作,这样的做法似乎更加经济划算,让永辉腾出手去优化产品供应链。

不过京东到家在外卖战队中的声音正在逐渐消散。永辉是否需要考虑一下其他的合作伙伴还是自建的永辉生活APP呢?

北京华冠则借助小程序和微信商城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利用微信这一社交平台打造购物场景。

05

随着以外卖为基础的即时配送体系的成熟,给了原来不具备配送能力的商家提供了拓宽市场和销售的机会。

其实,外卖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低毛利的行业,前端是大量的配送员,后端是各种系统,比如派单、CRM管理、物流配送优化等。

然而,它日益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入口,就像淘宝一样,是个大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解决多种需求,而不仅仅是某一商家或某类商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女性更爱O2O,各大APP的女性用户占比都接近或超过60%。年轻人更爱外卖。25岁~29岁的用户在美团、大众点评和饿了么的占比中都超过1/3。

灵兽君也不得不承认:当去门店的人们老去了,被互联网教育的新一代,除了产品质量、价格以外,随着电商的发展,配送、服务、售后等都开始变成影响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在变得“懒”又挑剔的时候,传统零售业如何“轻快高效”的实现互联网+,成为当下零售商共同思考的课题。

就像新闻,也在经历报纸、网站、门户网站、今日头条、朋友圈等个性化渠道的转变。

对于女孩子来说,稳定的具体表现就是,“淘宝收货的默认地址几年都没改了”。而对于企业而言,或许,逐步上升的销售和利润才是稳定的具体表现。

当下的环境,除了门店的位置没变,其他好像都变了。这时候单一地守着一个APP,或许只能如《双城记》那个著名的开头那样,““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有温度 · 有深度 · 有态度

灵兽传媒旗下公众平台

专注商业原创报道

关注连锁/零售/电商/商业地产

创业创投/资本对接领域

聚焦全球商业创新

精准覆盖中国商业精英人群

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企鹅/UC/一点资讯/网易/百家等平台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 www.lingshouke.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