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奖得主“药神”屠呦呦再放大招,其现象背后的真相在这里……

 少儿中医启蒙 2021-01-26
 

主播:  周诗睿   

果雪儿国医启蒙

幼儿健康教育频道

屠呦呦领取拉斯克奖


 “万姓欢呼传捷报”

        新华社北京2019年6月17日电,屠呦呦团队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终获新突破,提出新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高度认可。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屠呦呦先生,2015年10月因青蒿素的发现成为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2018年12月18日获授“改革先锋”称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为致力于儿童健康及国医启蒙的果雪儿,考察屠呦呦现象,特别为大家揭示其背后的更大“背景”、更多“后台”。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证书


 第一,中医自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是一位开堂坐诊的大夫。

       屠呦呦的名字,取自于《诗经·小雅》的首篇《鹿鸣》,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和祝福。只是不知道当初父母是否想过,自己的女儿一生,会与“蒿”这株小草结下美丽的不解之缘?

幼年屠呦呦和母亲

现在能找到的屠呦呦的最早照片


  • (图片来源:人民出版社《屠呦呦传》)

       在这样的一个中医世家,屠呦呦耳濡目染,自然受到很多影响。

       在一篇回忆文章里面,屠呦呦这样写道:“我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感觉特别崇高。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自己也穿上白大褂,给别人医治的模样。我一定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

      有一次,为了一个重症病人,父亲茶饭不思后来病人痊愈,送来一面大红锦旗

       屠呦呦对此记忆犹新:“目睹了这一真实的事件之后,我越发觉得医生这一职业的伟大。”

屠呦呦青葱岁月印象


         童年时期,父亲的书房成为她最好的去处。

        虽然识不了几个大字,但中医药书籍里面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读图、快乐看图的岁月。

       我们由此相信,果雪儿目前推出的一套六册的国医启蒙绘本,一定也能让更多的小屠呦呦们爱上中医、享受童年。

屠呦呦童年岁月


      选择大学专业时候,屠呦呦选了大多数人并不“感冒”的生药学专业。

        屠呦呦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我认为只有生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

1949年高中女生屠呦呦


         后来的屠呦呦,

        1951年读北大医学院药学系

        1955年毕业后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69年担任抗疟药研究任务的科技组组长

        1971年在收集2000余方药、对其中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的基础上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1973年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

        2009年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

        2016年1月在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后研究该药治疗新适应症又获新进展,……

1952年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


       越来越多的人对屠呦呦的生平感兴趣,屠呦呦说:“你们想知道我的生平,这里面讲得很详细了。”

       这里面,是指两本书里面,一本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另一本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1955年,屠呦呦开始进入卫生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实验室工作


       屠呦呦说:“我在这个药物上做了一辈子,非常希望它能物尽其用。”

       一辈子,一件事,屠呦呦成功了。

       但正如屠呦呦于2015年12月7日下午,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身份,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的主题演讲的题目一样:《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屠呦呦的成功,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再次证明了中医药的伟大价值,是中医药的成功和自信。

1985年2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果雪儿相信,只要坚定中医自信,坚持中医传承和创新,那么在浩瀚的中医星空之中,除了屠呦呦这颗当代明星,还会出现更多的新时代中医明星闪耀。

 第二,中西医并重。

       屠呦呦尊重传统中医,而不迷信;传承传统中医,而不对西医排斥;在坚定中医自信的基础上,坚持中西医结合。

       上世纪七十年代,屠呦呦研究抗疟药研究过程中,翻阅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时,看到了青蒿治疟的相关记录:“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将青蒿泡在水中后“绞取汁”,而没有采用煎煮,这让屠呦呦突然意识到,常规的高温煮沸过程可能会破坏青蒿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

       借鉴于此,屠呦呦用低沸点溶剂乙醚mí提取青蒿叶子,又除去其中无效的酸性部分,从而使所得的中性提取物的抗疟作用达95%到100%。

       可以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中药使用现代化技术的提纯,是中西医并重的典范,是传统药物走向现代化的胜利。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


       2018年,屠呦呦建立的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在海内外广纳人才。

       屠呦呦介绍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中医药研究平台,用最尖端的现代科学技术把青蒿素研究做‘透’,实现真正意义的中西结合。”

       屠呦呦的这段话,是其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医学指出了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

       中药本身也海纳百川,中药和西药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应当成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第三,中国心,中国梦。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

      屠呦呦在2015年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演讲中,曾经这样说:“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


        中国心,中国梦,耄耋之年的屠呦呦不忘初心,仍坚持在科研一线。

       在昨天,2019年06月17日新华社对屠呦呦的独家专访中,屠呦呦指出:“中医药不是中国人的独享,应该在‘健康丝绸之路’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给全人类健康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果雪儿——幼儿园及小学儿童国医启蒙健康教育研发者、倡导者、推广者。

       果雪儿与您在一起,幼儿园及小学中医游戏活动课程研发服务,幼儿园及小学中医环创推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