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航旺季带动管制指挥方式更新换代

 天晴111111 2021-01-26

全文字数1500字

 阅读时间约5分钟

本文作者 李芳芳  孙天辉

今年8月,坐飞机往返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的旅客,会切身感受到,航班飞得更顺了。

因为从7月30日起,呼伦贝尔空管站正式实施雷达管制对空指挥,华北空管所负责指挥的空域全部实现了雷达管制指挥,进一步提高了华北地区旺季保障能力,提升航班运行效率。

相比于程序管制,雷达管制能让管制员随时“看得到”飞机,及时掌握飞行动态。管制员在指挥时主动性更强。同时,雷达管制通过缩小区域管制飞行间隔,提高区域和塔台的小时高峰保障能力。业内专家表示,一般在区域管制范围内,程序管制要求同航线同高度航空器之间最小水平间隔10分钟(对于大中型飞机来说,相当于150公里左右),雷达管制的最小间隔是10公里。“两架飞机的间隔越小,航路的容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据悉,目前,民航发达国家基本已经全面实现了雷达管制,国内民航业在不断推进雷达管制指挥,去年,青海空管分局对西宁机场的起降航班实施雷达管制,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均实施雷达管制

由于雷达站建设受地形影响较大,所以,在我国新疆和西南等不具备雷达站建设条件的部分地区。为了提高保障能力,采用ADS-B方式替代雷达站。“与雷达管制相比,ADS-B”的指挥间隔基本相同,而且成本更小,在不适合建设雷达站的航路上比如海上航路非常适用。不过ADS-B需要机载设备的配合,一些相对老旧的机型可能无法支持”。

此次呼伦贝尔实施雷达管制与其快速增长的航班量有关。呼伦贝尔空管站管辖的海拉尔管制区为高空和中低空管制区,负责本辖区内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搜寻援救服务等相关空中交通管理业务,所辖管制区面积超过23.5万平方公里,西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东南与哈尔滨管制区、沈阳管制区相邻。海拉尔管制区范围内现有海拉尔、满洲里等6个民用机场以及根河、满归等6个通用航空护林基地,西旗、根河两个短途运输机场,红花尔基通用航空临时护林起降点。

统计数据显示,受旅游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呼伦贝尔空管站的业务量增长迅速。其中,呼伦贝尔空管站2017年保障量同比增长16.9%,其中区域保障同比增长21.1%。而且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呼伦贝尔地区的航班飞行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基本六七八三个月的保障量能占全年总量的一半以上,日高峰曾突破130架次。”呼伦贝尔空管站副站长杨晓东说,每到暑期旅游旺季,仅由海拉尔机场往返北京地区的航班每天最多时达到十几班,目前保持在五六个。

季节性较强的特点,也对呼伦贝尔空管站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从程序管制“进阶”到雷达管制也更加必要。杨晓东说,此次升级后,呼伦贝尔空管站指挥飞机时的管制间隔从原来的大约130公里缩小至10公里,“意味着我们的海拉尔管制区今后可以同时容纳和管制更多的飞机,而对于公众出行来说,这一升级带来的好处就是出行会更加顺畅,航班的正常率会不断提高。

在准备过程中,华北空管局呼伦贝尔空管站成立雷达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雷达管制前期的各项工作。在人员方面,对持有区域雷达管制执照的管制员进行培训考核。在设备方面,新建二次雷达系统,配套建设雷达站设备机房及附属用房。目前,呼伦贝尔空管站拥有了一套雷达自动化系统主用设备,一套备用系统以及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等设施设备,已基本实现了海拉尔区域内国际航路及地区航线高空部分信号覆盖和甚高频通信覆盖。此外,空管站还制定了《海拉尔区域雷达管制运行手册》《海拉尔区域雷达管制特情处置程序》,并完成了审核报批和符合性检查工作,梳理管制移交协议,开展雷达管制运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海拉尔区域管制范围内雷达管制的顺利实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