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乡村集结号 2021-01-26

前言

日本岛国,虽弹丸之地,但其农业却从原始单一种植发展成为现代多功能新型农业,不仅成功解决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农业的重创,更为日本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离不开日本农业正确的区域发展规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四个阶段,谈谈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及对我国的五个启示。


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的三个方面


区域发展,是在一定地域、一段时期内,通过对资源深入挖掘,形成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农业区域发展,不仅能促进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更能对地域农业经济发展,形成不同地区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完善,取得成效明显,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细看: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面

随着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高速增长,国土空间出现“过密”和“过疏”等区域问题,为缩小区域差距,调整资源配置,日本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并先后进行了六次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恢复经济,日本引入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开发模式,选定21个地区为“特定区域”,重点进行资源开发;1955年经济恢复后,转向重工业开发,致使农业人口迅速减少,大量农村青壮年外流,农村地区出现大片“过疏”地区;1961年,遂启动第一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2)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促进产业均衡布局,实现人与自然长期协调发展,日本启动第二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废除旧工厂,大力振兴农业。

3)1973年日本经历石油危机后,国内经济发生重大转变,1977年,日本政府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提出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体的“定居构想”,强调人的优先,重视人的生活。

4)1987年,为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国民自由时间增加等社会问题,日本启动第四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提出通过定居和交流搞活区域经济,加强城乡交流、跨地区交流、友好城市的跨国际交流等疏散“过密”问题。

5)20世纪末,日本综合高速交通体系日趋完善,遂在1998年启动了第五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提出多轴型国土结构和促进国土均衡发展。此时的国土开发,逐渐变为国土管理,编制主体由国家主导向国家与地方合作的模式转变,同时鼓励民间企业、民间开发主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编制规划。

6)2008年,为了应对产业空心化、东亚经济的竞争、少子化和老龄化等问题,日本政府启动第六次全国国土形成规划,提出以一体化无缝隙的亚洲、可持续发展的日本、超强抗灾能力的国土、美丽国土、“新型公共主体”为支柱的地区建设等五大目标。

自2005年7月,日本将《国土综合开发法》修订为《国土形成规划法》,到2014年,日本政府发布《日本2050年国土构想》的远期规划,日本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角度,对全国各个行政级别,以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个层次,同时制定、同时颁布、同时实施,从而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一致性和可实施性。

对于农业、森林、自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基础性专项规划,日本通过严格的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形成不同地区统筹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方面,在地域用途的基础上建立开发许可制度,设置差异化的准入条件;另一方面,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及社会因素,划定农业振兴地区范围,并结合农业委员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制定《农业振兴地域整备规划》,既能保障优良农田用于农业生产、限制开发建设占用农田,又实现了农田的集约配置与综合利用。

图:日本的长期人口预测

数据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长期土地展望》(2011年)

2.农业区域发展保障方面

农业区域发展是一项不可预见且存在风险因素的长期性发展目标,为了保障其顺利实施,日本政府从法律、经济、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1)法律保障:制定《农业振兴法》、《村落地区整治建设法》、《农地法》和《国土利用规划法》等法律为基石,制定和实施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规划方案。

2)经济保障:日本政府在不断探索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的相互补充与合作,为农业区域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日本政府每年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补贴力度,发放低息贷款提高农户的生产发展积极性。

3)服务保障:日本的农业生产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实施农业区域规划方案时,必然会出现农户生产分散与集聚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强区域间农户的生产生活的联系和保障成为解决的必要问题。以服务为核心的日本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把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服务型农业协作社与专业性农业协作社相互配合,形成技术指导、统一采购、产品加工销售和其他金融等主业务线的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和规避农户因规划造成的生产经营风险。

3.农业区域发展目标方面

日本农业区域发展目标,围绕人口因素、可持续农业经济、传统文化遗产三个方面进行设定:

1)人口因素:人口变化不仅对区域资源承载力产生重要影响,还不可避免的影响区域景观,因此,日本从高、中、低生育率水平,预测直至2100年的未来人口增长,做出农业区域发展目标规划。

2)可持续农业经济:随着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日本政府制定农业区域发展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建立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传统文化遗产:对于一些山村或半山区地带,日本从传统文化保护角度,以产业融合、产业创新拓展新型业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遗产,又形成了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特色。


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的四个阶段


日本是亚洲最早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国家,其农业区域发展规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后经历探索、发展、深化、完善四个阶段。

1.探索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860-1910),在日本政府鼓励多种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发展的带动下,原来专门从事单一类型农业生产的农户逐步开展多种农业生产项目,这样带有不明显地域特征的多种生产方式兴起,地域之间慢慢形成了自然村落,这便是日本农业区域发展的雏形,它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原始规划。

2.发展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80),日本农业受到重创,战后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和农用机械的大规模推广,同时依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使得日本农业区域发展从以生产方式为基础逐步转为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3.深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1990-1999),随着日本工业化不断发展,环境、能源和人口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对整个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农村人口流失、农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将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农业模式转变为科技引导、技术应用的农产品加工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第四次、第五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指导下,农业区域发展规划体系逐渐成型。例如,北海道的“十胜葡萄酒”、山行县的“月山葡萄酒”、长野县的“信州黄酱”等等。

4.完善阶段

2000年至今,随着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日渐提高,日本第六次国土形成规划提出,加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新型生产方式兴起,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模式迈进。


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的五个启示


我国地势呈现西高东低,西部、中部、东部的乡村发展现状也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近几年,全国各地农村经济日益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乡村的资源负载问题、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乡村产业问题、不平衡发展(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在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也曾出现过。为此,我们根据日本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得出五个启示,大家共勉:

1.区域资源整合开发

农业经济发展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但也受制于自然条件。不同地貌条件、不同乡村资源禀赋,其对应的生产、生活要素会有一定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能形成地域特色。因此,对农业区域发展规划时,要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深挖资源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不仅能突破“同质化”的瓶颈,还能形成地区品牌特色。例如,日本大分县通过对区域资源的深度分析、整合开发,创建特色香菇和麦烧酒,不仅在日本国内市场稳居首位,更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2.空间利用合理规划

农村土地空间规划不仅要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角度确定规划方案,更要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哪些土地适合高标准农田,哪些土地适合流转入市,哪些土地适合开发建设,哪些土地需要生态保护,在城乡规划基础上,对详细规划进行合理设计。例如,日本在农村荒地增加和农村空房增多的情况下,为促进城乡之间、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人员、货物、资金及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在乡村土地空间规划过程中,提出紧缩型城乡布局方案:铁路和城市各项功能交错,居住区成网状,构成一个紧凑型城市;学校、便利店、福利机构、乡村活动中心、诊所等组成一个紧奏型功能区,同时辐射周边多个村庄,构成一个紧凑型乡村布局,这样乡村与城市既能各自有效运转、促进城乡要素进行交互,同时又不会因为农村人口骤降,而造成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等问题。

数据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新国家空间战略最终报告(国家计划)》

3.产业发展因地制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下,我国农村经济取得显著增长,但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短板”问题。农业区域发展正是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对区域资源的整合开发、空间利用的合理规划,实现“短板”补齐,甚至转化为“长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产业发展是核心,是关键,因此,对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的做好布局。例如,日本在对各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后,因地制宜的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日本乡村从单一农产品过渡到“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

4.服务保障综合协作

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农耕古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曾在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进步、改革开放及全球化的社会潮流,单一分散经营很难在农业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因此,农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综合协作组织,不仅能为农业发展提供集聚优势,还能对相应服务提供专业化保障。例如,日本最大的苹果产地—青森县,不仅通过农业协作社实现种植技术普及,更为青森县苹果销售打开市场渠道,同时,为消费者购买的农产品提供质量服务保障。

5.市场运营政企联合

农业区域发展,乡村产业链完善,不能单靠政府,更不能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村合作社(产业协会)的单打独斗,它需要政企联合、村企共建。良好的农业区域规划,是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促使村民、专家、企业、政府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自发的创建出共建、共享、共治的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历程、特征与启示胡安俊 肖 龙

2.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与启示  董子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