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张表格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选用

 周振山peta3s4f 2021-01-26

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器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低度炎症、急慢性应激、肠道微生态失衡等有关,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肠道感染是患IBS的危险因素。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同时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基于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可分为IBS便秘型(IBS-C)、IBS腹泻型(IBS-D)、IBS混合型(IBS-M)、IBS不定型(IBS-U)。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20年)中指出,解痉剂可改善IBS 症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益生菌制剂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BS-C者的治疗。渗透性泻剂可提高IBS-C者的排便频率,改善粪便性状;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主要是利福昔明)可改善非IBS-C者的总体症状,及腹胀、腹泻症状;促分泌剂可改善IBS-C便秘症状,其中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同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止泻剂可有效改善IBS-D者的腹泻症状。

1

CAG和ACG指南推荐的IBS-C治疗药物

药物

CAG(加拿大胃肠病学会)指南

ACG(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

利那洛肽

用于改善IBS-C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高)

用于改善IBS-C的整体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高)

鲁比前列酮

用于改善IBS-C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用于改善IBS-C的整体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普卡那肽

指南未说明

用于改善IBS-C的整体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渗透性泻剂

不建议用于改善IBS-C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非常低)

不建议用于改善IBS的整体症状(弱推荐,证据等级低)

5-HT4受体激动剂

不建议用于改善IBS-C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非常低)

指南未说明

2

CAG和ACG指南推荐的IBS-D治疗药物

药物

CAG(加拿大胃肠病学会)指南

ACG(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

洛哌丁胺

不建议持续使用来改善IBS-D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非常低)

不建议用于改善IBS的整体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非常低)

利福昔明

1个疗程)用于改善IBS-D症状(不建议、不反对)

用于减轻IBS的整体症状和非IBS-C的腹胀(弱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阿洛司琼

指南未说明

用于改善女性IBS-D的整体症状(弱推荐,证据等级低)

艾沙度林

用于改善IBS-D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用于改善IBS-D的整体症状(弱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3

CAG和ACG指南推荐的IBS整体症状改善的治疗药物

药物

CAG(加拿大胃肠病学会)指南

ACG(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

解痉剂

用于改善IBS症状,如双环胺、东莨菪碱、匹维溴铵(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非常低)

用于改善IBS的整体症状,如奥替溴铵、东莨菪碱、匹维溴铵、西咪托品、屈他维林和双环胺(弱推荐,证据等级非常低)

益生菌制剂

用于改善IBS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低)

用于改善IBS的整体症状和腹胀(弱推荐,证据等级低)

TCAs

(低剂量)用于改善IBS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高)

用于改善IBS的整体症状(强烈推荐,证据等级高)

SSRIs

用于改善IBS症状(选择性推荐,证据等级中等)

用于改善IBS的整体症状(弱推荐,证据等级低)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解痉剂

匹维溴铵、奥替溴铵、阿尔维林、曲美布汀

IBS者存在肠道平滑肌痉挛,与疼痛等症状相关。肠道平滑肌解痉剂可选择性作用于平滑肌相应离子通道(Ca2+通道、K+通道)、 5-羟色胺1a受体、毒蕈碱受体、神经激肽1/ 2受体,而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推荐其作为改善IBS腹痛症状的一线用药。

止泻剂

洛哌丁胺、蒙脱石散

IBS-D者肠道传输加速和肠道分泌增加与腹泻症状相关。洛哌丁胺可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减少乙酰胆碱释放,通过抑制肠蠕动而促进肠道水电解质吸收,通过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缓解排便失禁。蒙脱石散可吸附消化道内的气体、毒素,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

抗生素

利福昔明

IBS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主要是利福昔明)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肠道炎症,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头痛、水肿、荨麻疹等。禁用于肠梗阻、严重肠道溃疡性病变者。

渗透性泻剂

聚乙二醇

通过在肠腔形成高渗环境,促进肠道分泌,而软化粪便、加快肠道传输。聚乙二醇可显著提高IBS-C者的自主排便频率,降低粪便硬度,有效缓解便秘症状,但不能改善腹痛、腹胀和总体症状。其过量可致腹泻,停药后24-48h可恢复正常。炎症性肠病、肠梗阻及未明确诊断的腹痛者禁用。

乳果糖因可能加重IBS-C者的腹痛、腹胀症状,较少被推荐用于IBS-C的治疗。容积性泻剂因增加粪便容积、扩张肠管,可能加重腹胀症状,既往不被推荐用于IBS-C的治疗。近年来,部分指南推荐可溶性纤维用于治疗IBS-C者的腹胀症状。

促分泌剂

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

促分泌剂(包括鸟苷酸环化酶-C 激动剂和选择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通过激活肠上皮细胞相关离子通道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而软化粪便、改善便秘症状。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利那洛肽)还可调节IBS-C者的内脏感觉。

利那洛肽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以轻度和中度居多,极少见重度。鲁比前列酮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等。

益生菌制剂

IBS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制剂可缓解腹胀、腹痛、腹泻和总体症状。

不良反应有恶心、胃部不适、胃肠胀气、轻度腹部不适、皮疹等,罕见心悸、头晕、菌血症等。益生菌制剂避免与抗菌药物同用,以免影响疗效,若合用抗菌药物,最好间隔2-3h以上。

神经递质调节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IBS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急性和慢性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对IBS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对中枢神经的直接作用,及对痛觉感受、内脏超敏反应和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推荐用于合并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等),对精神心理障碍表现和IBS症状可能均有改善,或对常规药物治疗较差的难治性IBSTCAs可延长口盲肠运输时间,SSRIs可缩短口盲肠运输时间,故TCAs被推荐用于治疗IBS-DSSRIs被推荐用于治疗IBS-C

参考文献:

1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2):803-812

2 侯晓华.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化管理[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0):716-719

3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587-589

4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299-312

5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25

6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8,5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