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八省联考卷,不禁感慨:把高考考好就是最牛逼的素质教育!

 弯刀d3f18kib6v 2021-01-26

八省适应性联考进程过半,语数外+物史已经全部考完了,翻了翻现在的高考卷子,不禁感慨,比起以艺术、体育特长为代表的所谓素质教育,能扎扎实实完成这些高考内容,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跟传统观念中的应试教育早已不是一码事儿!


先说语文:

语文试卷的设置分为现代文阅读2篇(35分)+古代诗文阅读2篇(35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一共150分。

其中只有古代诗文阅读中的名篇名句默写,是提前就会的,是以前背过的东西,其余内容基本都是没见过的!

这跟几十年前的语文考试大不一样,以前还有传统的字音、错别字之类的玩意,甚至阅读题里好多内容也是接触过的,是跟课本有一定关联。

但现在现代文两篇,科普时评+小说散文;古代诗文两篇,文言文+诗词,根本不知道是从哪个旮旯里选出来的。

想把试卷真正答好,不仅仅看某本书、背某个题就能应付,而是切切实实地把阅读能力提上去。

从高考题型看,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古诗文等, 再加上一些名诗句背诵以及基础的文字运用基本功的考核,好家伙,日常能见到的文体几乎全有。能把这些都搞定的学生,但凡日常遇到上面有字的纸片儿,对他而言,理解起来应该都不再是个事儿。

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如果高分,必然高能,妥妥的阅读能力牛逼,这要不算素质,啥叫素质!

对应这些题目,我们再来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能把高考卷搞定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发展和提升这两大素养绝对不会低!


再说历史:

过去学历史,最头疼的就是死记硬背,感觉历史最没用的原因,也是因为死记硬背,实在搞不明白,大几百年前发生的事儿,我还记它干啥玩意!

我们先看看今年高考的历史试题,非选择题第一题:


这道题面儿上看考察的是万国博览会以及南洋劝业会,但把二者放到一起对比着看,再看看后面的问题,便不难看到很实用的一些东西。

同样是筹办博览会,中英两国因为具备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所以在筹备过程中,走的是不同的流程。另外,博览会对于当时经济发展历史性的促进作用,也是考试考察的内容。

做完这样的题,学到的哪是万博会和南洋劝业会,分明就是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博览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筹办这样的活动时,需要灵活考虑当地的政商环境和体制,很有现实参考价值。

再比如另外一道题:

看看第一问,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下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

这条直道起于咸阳,北达九原郡(原在赵国境内),长达800多公里,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就修建完毕,秦国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题目,显然不是为了直道考直道。如果我们把它看做是一项重点工程,那这道题就可以理解成:一项重点工程得以修建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我们甚至可以看成如果想调动全国资源完成某个工程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我没答案,但可想而知,如果秦国没有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位于赵国境内的九原郡这一段如何修建?所以统一稳定的政权,肯定是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之一。

这让我想起这次新冠疫情各国防疫的举措,不同政权体制,在完成具体的政令措施时,差异真的是相当的大!

如果我们把这博览会和直道的题目放一起看,它真的就只是为了考博览会、为了考直道而考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历史学科中,看到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对于举国项目的完成,具有哪些差异影响?

这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律肯定特有借鉴意义,真正做到以古鉴今,而不仅仅把历史当做古代八卦去看!

至此,不妨再一起看看高中历史的学科素养:

1、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2、史料实证: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
3、历史理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
4、历史解释: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
5、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能把历史学到这份儿上,能把这些核心素养真正掌握的学生,跟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比起来,日后无论是政务管理,还是企业经营,应该都有不错的铺垫和认识,这同样是妥妥的高素质人才!








至于数学,靠死记硬背更是门都没有,能把高考卷子搞定的学生,至少会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上,妥妥的具备高素质!

我不晓得别人是啥感觉,仅在我眼里,一个人如果在抽象、逻辑,建模以及分析上都能游刃有余,那他在我心里,完全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因为抽象能力,所以他能看透别人看不透的事物;
因为逻辑能力,所以他能理清别人理不清的关系;
因为建模能力,所以他能构建别人搞不定的框架;
因为分析能力,所以他能透过数据看到深层本质!

就凭这几点,谁敢说这个人就只是会解题的书呆子,具备这种底层能力的人,如果都不算高素质,难道只有会骑马、会击剑、会画画、会舞蹈才算素质教育么?

没有贬低这些课外科目的意思,而是想说:

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并不冲突,并不是课外的、不考试的、琴棋书画类的学习才叫素质,而高考中的诸多科目就只能训练应试能力。

以目前高考试卷的出题方向和能力考核标准,以目前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能够完成这些学业内容,能够在高考中遥遥领先的这帮人,要说只会考试,我是断然不信的。

能熟练阅读各类文体,并有基础的文字运用功底和写作能力;
能用特定时空视角审视政治、经济、文化等举措的历史意义,并延伸理解和处理当下的具体事务;
能将现实问题抽象构建出模型,并富有逻辑的梳理各类数据;

咱都不用再去看什么外语、地理、政治、生物、化学、物理,就单单这三门所体现出的素养,已经是绝绝绝绝大数人望尘莫及的综合素质体现了。

如果其他几门也能学到位,再加上道德和身体素质再过硬点,乖乖呦,这得是什么样的顶尖全能人才!

所以,无需争论素质教育好还是应试教育好的问题了,这俩玩意根本不冲突,现在的应试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考试能力,真能在高考中拔得头筹的顶尖学霸,底层核心素质大概率也会是顶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